当前位置:江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 省联动态
省联动态
在省文联第八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18-03-14 17:45:18
在省文联第八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2018年3月9日
省文联党组书记  郑翔
(根据录音整理)
 
同志们: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宣传部长会议和中国文联十届三次全委会精神,总结回顾省文联2017年工作,研究部署2018年任务,对推进省文联、省作协深化改革进行部署,经省文联党组研究决定,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省文联第八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刚才张越副主席宣读了更替、增补委员和常委的决定,叶青主席作了一个很好的工作报告,6个单位的同志作了大会发言。他们都讲得很好,我都很赞成。
我今天的讲话,主要有三点考虑:第一,这次全委会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以后的第一次全委会,十九大的精神要在全委会上作进一步的突出、贯彻和体现。第二,今年是文联的改革之年,改革的要点和精神也要会上说一说,所以这次全委会还邀请了各设区市文联班子成员列席。第三,我到省文联来工作,到今天正好是一年零一个月。经过一年的工作、学习和实践,产生了一些体会和想法,需要和大家作个交流。我的讲话提纲是经过文联党组审定的。
今天,我主要讲三个问题:
    一、关于文艺工作者的使命
    关于文艺工作者的使命,在学习十九大报告以后反复体会,我觉得可以把它归纳为这么一句话:文艺工作,一头连着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人民需要文艺;另一头连着我们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工作。它们共同构成了我们文艺工作者使命的来源。那么,我们怎么才能做到“牢记使命,不忘初心”?我想主要有三点:
    )文艺工作必须坚持“载道、弘道、道”。我们必须始终坚持“文以载道,艺以弘道,评以卫道”。所谓“文以载道”,是因为“文学是一切艺术之母”。我们可以理解小说、散文、诗歌,电影剧本,电视剧剧本,各种舞台剧剧本都是文学,歌词也是文学,相声、快板书、各种曲艺的脚本也都是文学。所以这个“文”,它必须要承载“道”;“艺以弘道”,这个大家都好理解,就是演员、导演、作曲家、画家等等文艺工作者,你的艺术水平要够,你的艺术要有感染力,能打动人,观众读者愿意看,你才具备了能力,你才能“弘道”;“评以卫道”,就是一个作品出来,特别是重要的作品出来,评论家要及时给予评论,该肯定的要肯定,该倡导的要倡导,该抨击的要抨击,该鞭挞的要鞭挞。没有这种评论,一些似是而非的作品就会扰乱我们的思想,而导致是非不分,善恶难辨,我们的“道”无从捍卫。
这个“道”是什么道呢?我想应该是这五个:第一,是正确的“三观”之道,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第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道”。第三,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道”。第四,是共产党之“道”。第五,是中国梦之“道”。这五个“道”,构成了我们当今时代的主旋律、正能量,既是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我们的意识形态工作。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在十九大报告里第一次正式提出来的。“美好生活”,一定是积极的、向上的、健康的、丰富的、充实的。如果我们的生活当中没有积极、健康、向上、丰富,你可能很富裕,但是不一定美好,富有而颓废的,不乏其人。这种生活叫“好而不美”。有的人很有钱,但是精神贫乏、“三观”不正,他可以不劳而温饱无忧,高楼豪车,但是缺少精神,缺少健康积极向上充实,我们可以把他叫做“福而不幸”。所以我们的文艺,一定要坚持载道、弘道、卫道,才能使生活真正“美好”。
有没有不载道的文艺呢?也有。不载道的文艺,就是无道的文艺,就沦为纯粹的娱乐了。所以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第一条就是要坚持载道、弘道、卫道。
    )构建“现实主题+‘三色'文艺”的创作框架。文艺家有创作的自由,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我们文联的职能,既然是团结引导,那么我们就需要给文艺家的创作提供一个大家共同聚焦、共同发力、共同提供能量的一个框架,文艺创作需要构建一个框架,这个框架我把它归纳为“现实主题+‘三色'文艺”。“三色”就是红色、绿色、古色。否则,文艺家的创作就会比较分散,难以形成力量。比如说有的画家天天画菩萨,菩萨当然是可以画的,弘扬宗教文化,但是如果天天画菩萨,就离我们的“道”远了一点、也偏了一点。
我原来框架的想法是“三色”文艺+现实主题,后来反复体会习总书记的报告,我觉得应该倒过来,是现实主题+“三色”文艺。我们江西的文艺工作,长期以来比较聚焦的是在红色、古色和绿色上,反映现实主义的不太多,为什么不多?就是因为我们缺少“深扎”,缺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缺少源泉。习总书记在文代会上说:人民需要文艺,文艺更需要人民。我理解,指的就是这个,缺少源泉,缺少创作的源泉。
    )要坚持“三精”标准,打造精品力作,培育时代经典。“三精”就是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里面讲的,文艺作品要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标准。
打造精品力作,什么是“精品力作”呢?我理解“精品力作”的标准很简单,就是“既叫好又叫座”,光叫好不叫座,或者仅叫座不叫好,这都不叫精品力作。
培育时代经典,什么是经典?“经典”这个词,经常被我们现代人滥用,动不动就夸这是“经典”之作,那是“经典”之作。其实经典是很不容易产生的。我觉得,“经典”应该有三个标准:第一,百看不厌,常看常新,温故知新,它就有挖掘不尽的内涵,这是经典。第二,“一字入经典,九牛拔不出”。就是你一个字都改不动。这是需要下功夫的,千锤百炼,反复推敲,不断完善,要下“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工夫,这才能出得了经典。第三,随处进入都可以立即被它吸引。比如说我们看《三国演义》,你翻到任何一页的任何一行,从那里读起,你都会立即被它吸引。这就是经典。所以我们平时的交流也好,特别是我们的评论,不要随便说人家是经典,表扬不能过头。
    我重点讲讲“思想精深”。在“三精”标准中,最难的是“思想精深”。怎么理解习总书记说的艺术作品要“思想精深”。我以刚才讲的“框架”为例。比如现实主题,我有三句话:“奋斗的人民就在我们身边,进步的时代就是我们当下,发展的国家我们正在其中”。奋斗的人民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人民奋斗的成就巨大,这奋斗背后的精神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精神?这个精神是怎么来的?艺术作品要发掘这种东西,我觉得这可能算是思想精深;进步的时代就在当下,这个时代的进步,它的生产力的先进性以及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适应程度,也就是各种制度的适应性。当年的承包制也好,现在的股份制也好,混合所有制也好,各种制度,都是为了促进生产力、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如果要把时代的进步,它的挖掘点放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适应性上,我觉得这可能叫思想精深。发展的国家我们正在其中,就是说这么大一个国家,这么多的人口,它的方向,它的目标,它的价值,它的梦想要一致。不一致就是以前孙中山先生讲的“一盘散沙”。怎么做到一致?要把这个发掘出来,我觉得这可能是思想精深。
我举一个例子,我在好几个地方也讲过赣南脐橙这个真实的故事。赣南脐橙大家都知道,我以前不太了解。但是去年9月第一次到赣南师范大学参观它的脐橙研究中心,我对脐橙的认识完全改变了。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现实主题的创作题材。“脐橙故事”我觉得有几个亮点:第一,它是赣南人民整体脱贫攻坚的生动反映,反映时代主题。第二,它是四任总书记持续关心赣南老区人民生活改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生动写照和真实记录。1982年胡耀邦总书记给当时省委书记白栋材写了五页纸的亲笔信,后来江泽民总书记、胡锦涛总书记都到了现场,习总书记在他担任总书记之前,也到了现场。这说明什么?说明党中央对老区人民的关心是一贯的,是持续的,不是心血来潮,动情一时。第三,我们原来都以为脐橙就是赣南本地的一个水果品种,然后扩大种植,把它发展起来,不是。是胡耀邦总书记给白栋材书记写了这封信以后,从中国科学院派了一个科考组,在赣南地区考察了整整一年,这个地方到底发展什么比较好?经过中科院科考队一年考察的结论,就是这个地方非常适合发展脐橙。结果用当时仅有的一点外汇,从西方某国引进了十几棵幼苗。可是这十几棵幼苗,现在变成了280多万亩的脐橙园,这是一个经济奇迹!这样的现实题材就在我们身边,为什么没有人去写?我们的文艺工作者,要把我们前辈的那种不浮躁,不追求快速,不追求快餐的那种精神继承下来,要沉下心来,以“板凳要坐十年冷”的精神把它捡回来。第四个亮点,就是这3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有很多矛盾冲突,可以把它变成戏剧冲突。比如起初老百姓都不愿种,怎么办呢?发动干部,干部带头种。干部没种好,就有人看笑话,这个戏剧冲突,有非常强的文学性。
当然,这里面还能反映我们共产党讲科学的精神。发展脐橙的决策不是盲目拍脑袋,而是经过中科院考察组考察论证了一年才决定的。而且这项事业主要的骨干力量是恢复高考以后,我们自己培养的大学生。那个主要人物是1984年江西农大毕业的大学生,现在成了第一号专家。原来我们是从国外引进脐橙,现在全世界最大的脐橙研究中心就在赣南师大,老外都到这里来加入研究。可以说,这样的经济奇迹,这样的党和政府的持续关心,只有在中国才会发生,放到任何一个国家,都很难想象。就是像这样的现实题材,我们为什么没有人创作?这样一个题材是可以出精品力作的。所以像这样的题材,我觉得不管是我们的作家也好,艺术家也好,都要去关注。
关于“红色”。江西是一块红土地。几代文艺家的红色叙事其实是有“代际分工”的。第一代文艺家,首先是要去挖掘那些红色故事,去表现那些红色故事本身。那么现在的文艺家,除了表现红色故事,历史再现之外,我觉得主要是表现“共产党红色基因代代相传,革命者人性光辉生生不灭”。就是要发掘红色基因的当代性,这才叫“初心不改,不改初心”。
关于“古色”。江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每个地方都能说出很多让其他地方瞠目的历史人物、历史成绩。可是我想强调的一点是,历史题材“重要的不是去再现历史故事本身,而是要发掘历史题材的当代意义”。以古鉴今,这才是“古为今用”。比如说,刚才九江的同志讲到义门陈,义门陈的故事大家可能都知道,是在晋朝的时候,有一家姓陈的,从福建迁徙到江西德安,那一家十几口人,到了德安之后就定居下来了,经过四百年的发展,这一家已经变成了3000多人。3000多人不分家,一个大锅吃饭,而且同时开饭,人到齐了才开饭,保持了400年。为什么3000多人这么一个大家庭能做到,这里面的传统,这里面的观念,这里面的制度,这里面的管理和它所体现的文化是什么?还有我们现在说的,这么一个大家族,可能是“世界之最”,它的家风、家教、家规、家训,有多少可以值得我们当代借鉴?所以我觉得它的当代意义就在于非常符合习总书记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日常化、具体化、生活化。这一家子,据说是寇准给皇上提醒,说这个大家族势力太大了,太团结了,会给地方政府形成威胁,它跺一跺脚,整个江西都要抖两下,所以必须要给它分开。钱文忠先生讲百家姓,讲到陈姓的时候,就举了义门陈的例子。说是皇帝亲自决策让这一家分家,为了分得公平、平稳,专门派包公亲自去主持。这是多好的故事!
在古代,在我们传统上,大家庭分家、不分家都有“义”,有“三财之义”。第一个义叫“共财之义”,大家不分家,所有的财产都归这个大家庭共有,那叫“家庭共产主义”。要分家的话,也是按照“义”的标准来分家,既讲公平,又讲谦让,主要讲谦让,那叫“分财之义”。义门陈,据说是把他们家的一口大锅一砸,砸成了291块,就把这3000多人分成291支,分到15个省,20多个县,291个村。每一家走的时候,都带着一块锅片,以便以后把它合起来为证。分家以后,哪一家出现了困难,其他的家庭还要帮助他,这叫“通财之义”。所以古代不分家有不分家的义,分家有分家的义。分到291个地方以后,规定每家每户门口都挂一个灯笼,上面一个“义”字,因此叫“义门陈”。像这样一个历史题材,我们怎么发掘它的当代意义。就是要从观念、制度、文化、家风、家教、家训、家规来发掘,这才有意义,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好奇。
    再比如说像海昏侯。当然,我们首先是要把海昏侯是怎么回事搞清楚。所以现在的作品,主要是集中在海昏侯是怎么回事,刘贺是个什么情况。但是我们如果长期把焦点集中在刘贺为什么只当了27天皇帝,就被贬到这里来了,长期聚焦在这个问题,这是有问题的。我们后面的读者,年轻人会觉得,古代原来那么险恶,那么残忍,原来怎么怎么样。这会给读者一个不正确的历史观。我觉得如果要看海昏侯的当代意义,就是要发掘海昏侯那个时代的生产力水平,手工业为什么那么发达?是通过什么体制让手工业能够做得那么精致,它的货币制度是什么样的?它的手工业跟当时的文化、宗教、制度、商业有什么关系?当时发展手工业技艺的那种机制,对我们当今有什么启示?我觉得它的当代意义可能在这里。
再比如说景德镇,大家都知道景德镇是千年瓷都,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景德镇这个瓷都为什么能够保持一千年呢?为什么不是像清朝赵翼写的诗说的:“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现在时代进步的节奏加快了,一般都是各领风骚“几十年”、“十几年”,甚至“两三年”。景德镇领了一千多年的风骚,而且现在生命力还很强。这是为什么?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景德镇有一个“千年工匠群体”。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里面专门讲了“工匠精神”,讲了“劳模精神”。景德镇不仅有很多工匠,而且它是一个庞大的工匠群体,并且他们都可以被称为“劳模”。没有这个工匠群体,就不可能有千年景德镇。所以我们关注景德镇,是要关注这个。它的这种工匠精神为什么能够传承?是利益分配的关系,还是产业分工,还是家族传承的原因?还是什么别的原因?我曾经试图归纳了一下:如果说个体工匠精神,我们把它叫做“孜孜不倦,精益求精,技无止境”,那么,群体性工匠精神是什么呢?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它还要有全局观,它还要有纪律性,它还要有协同精神,它还要有集体主义品质,它还要能够安心于一岗传统和机制。我所知道的,景德镇还有一家四代都从事一个很细小的分工,就是给瓷碗边框上色,四代传承,精益求精,安心于这个极细小的岗位分工。这个精神把它发掘出来,这就是当代意义。这是古色。
绿色就比较好理解,是唱不完、看不够的美丽江西,写不尽的绿色发展方式,画不完的绿色崛起之路。
    以上讲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文艺工作者的使命。
    二、关于文联的改革
    文联改革问题我讲六点:
    )省委关于群团改革的主要目标。把这主要目标归纳为三句话:增强“三性”,提高“三力”,破解“四化”。增强“三性”,就是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提高“三力”,就是提高影响力、凝聚力、战斗力。破解“四化”,就是破解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增强政治性,在文艺界,我们要旗帜鲜明地反对拉帮结派,反对团团伙伙,反对山头主义。刚才我很高兴的听到了李雷同志在他的讲话里说了“五个不”。拉山头,拉帮结派,这就违反了政治纪律。党政机关是这样,我们人民团体也是一样,不能拉山头。艺术可以有流派,鼓励艺术家开创流派,但是艺术家不能拉帮结派。这就是我理解的增强“政治性”。“先进性”是什么?就是我前面讲的载道、弘道、卫道。“群众性”是什么?就是要从小众走向大众,从少数人的活动、爱好、专业变成大众的爱好。这是省委关于群团改革的主要目标。“三性”增强了,“三力”提高了,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自然就破解了。
    )中国文联改革的总体目标。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从它原来的六字职能“联络、协调、服务”,转变为现在十六字职能“团结引导、联络协调、服务管理、自律维权”。
(三)如何增强“三性”。一句话,就是加强党的领导。怎么加强?两个方面:一是各个文艺家协会都要成立党支部;挂靠在省文联的文艺类社会组织都要成立党支部。我们专门到省直工委和省委组织部去做过咨询、请教,请教的结果就是说,所有挂靠在省文联的社会文艺组织,不仅可以成立党支部,而且还可以发展党员。我们省文联的机关党委增挂一块牌子,叫做“社会文艺组织综合党委”,所有省文联挂靠单位的党支部,都归口它来管理、领导,有发展党员需求的可以申报。
    )如何提高“三力”。我觉得要提高影响力、凝聚力、战斗力,要做好这么几件事:要做好组织创作、项目扶持、文艺评奖。为什么文联“十六字职能”里面没有创作?因为你要团结引导,你要联络协调,你要增强凝聚力,你就必须要组织创作,必须要扶持项目,必须要组织文艺评奖。中国文联一段时间以来,就想把体制外的文艺家的职称评定工作做一些尝试,作为一个抓手。除了这些以外,我们的培训和各种活动,如采风、研讨、交流等活动要开展起来。没有这些活动,你就没有凝聚力,你就没有平台,你就吸引不了人。所以协会的生命力在于经常搞活动,经常搞积极有意义的活动。
)改革的重点是什么。这一点大家要明确,简单的说,就是“延伸手臂,重心下移”。延伸手臂有以下几个方向:
第一个方向,从最早的只为文艺家服务,到后来的要为文艺工作者服务。所谓文艺工作者,就是文艺界的从业人员。到现在的,还要为文艺爱好者服务。文艺爱好者那可是文艺从业人员的多少倍?十倍、百倍、千倍。习总书记要求:哪里有文艺爱好者,文联的工作就要做到哪里。所以这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新的任务。这个任务怎么完成?我们要开展大量的调查研究,要摸底,要分析,要提出意见、建议,要争取条件去完成党中央,完成习总书记交给文联系统的任务。
第二个方向,文联本身的体系,要从省文联,到设区市文联,再到县区文联,直至乡镇文联。有的县在早几年就出现了乡镇文联,但是乡镇文联都是兼职的,不可能把所有的机构都延伸到最基层。但县文联呢,他们普遍比较困难。我们最近正在进行县级文联调研。县级文联的情况,我们要做统计,要对统计数据做一些分析,解剖麻雀,然后要找原因,要提出意见建议。我们要通过改革,实实在在的给县级文联解决一点实际困难。
第三个方向,体制内向体制外延伸。现在体制外的情况我们掌握得并不多,体制外到底有多少职业文艺工作者?有多少文艺爱好者?其实我们这个基本数据都是不掌握的。这要我们通过更加广泛的、深入的调研。
在这里,我专门讲一下“挂靠”的问题。几个爱好者一凑,成立一个文艺组织,在民政部门一登记,民政部门说你必须要找一个正厅级的挂靠单位,我这里才能给办登记注册、年检年审。很多单位就来找我们,现在我们这里挂靠的有26个社会文艺组织。我们原来一直对挂靠问题是比较抵触的,因为在以前确实是有一些挂靠单位,你让他挂靠以后,他就不理你了,你都找不到他。他在外面打着你的旗号,干点坏事,还败坏你的名声,惹麻烦,因此大家对挂靠问题普遍比较抵触。最近我们省文联班子的5个同志,分头深入到15个挂靠单位去做了一些调研,回来交流情况以后,文联党组形成了一个共识,就是认为这些挂靠单位总体上都还是比较好的,可以作为我们的延伸服务的对象。
所以对“挂靠”我讲四个问题:一是要提高认识。要把挂靠单位作为我们的延伸对象,要团结引导、提供服务、规范管理,不要一概拒绝,有失简单了。二是要设置门槛。都允许大家来挂的话,说不定成千上百,管不过来,鱼龙混杂,良莠不齐。这个时候我们要设置一个门槛,要委托相关的文艺家协会去组织考察,去给他打分,给他评级,然后要提出意见。够不够省文联挂靠?不够省文联挂靠,那么你到市文联挂靠,到县文联挂靠,到区文联挂靠。反正不同的门槛,挂靠不同层级的文联。三是要建立支部。在挂靠的单位要建立党支部,当然,这个党支部的主要任务是自律,向省文联的社会文艺组织综合党委负责。四是要掌握工作。我们要掌握它的工作情况,不能像以前一样,挂靠以后基本上不闻不问。
对掌握“挂靠”单位的工作,我想了六条,大家看看对不对:
1. 作为一个挂靠单位,年初要报工作计划,经过我们把关同意以后才去实施。我们把什么关呢?主要是把方向关、性质关、自律关。方向就是要符合“载道”、“弘道”;性质就是要分清公益性还是商业性;自律就是丝毫不能违反社会公德。
2. 年底要有总结。对总结要进行考核,作为年检的依据。否则的话,我们同意不同意它年检,没有依据。
3. 中间要有观察。他们搞什么活动,我们派观察员去观察,看效果怎么样?办得怎么样?
4. 实行底线管理法。要设置几条底线,违反这个底线的,就要跟它剥离,不让它挂靠。
5. 明确权利义务。挂靠和被挂靠,都要明确权利义务。挂靠单位有什么义务呢?原则上要它有参加文联活动,配合文联工作的义务。比如说我们开展文艺轻骑兵活动,小分队的活动,也可以组织他们的人参加,也可以分一部分任务给他们。那么他的权利是什么呢?我们文联可以对挂靠单位的工作给予力所能及的支持。比如说名义道义的支持,你搞公益的、积极的活动,影响比较大的可以冠名,相关协会冠名,甚至省文联冠名,都可以。还可以提供平台,甚至他们搞公益性活动,我们去给站台,出席一下。还有一些交流、展览、演出的渠道、通道和人才的支持,媒体宣传的支持,这都是可以的。
6. 对它的约束。我们叫做“二次剥离制”,黄牌红牌,媒体公开,你只要没做好,第一次给亮“黄牌”,在一定的媒体上公开。第二次再犯,就实行剥离。
总之,对社会文艺组织的挂靠,不要一律拒绝。还是要把它看成我们延伸手臂,从体制内向体制外延伸的一个抓手,用一种积极的、善意的态度去对待他。归结起来,对挂靠单位就是一句话:不管人财物,只管方向性质和服务。
    )加强协会建设和会员管理。这里面有几点:一是协会要设立专门的艺委会。当你的协会壮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有必要设置专门的艺委会,并且开展好工作,促进事业发展。二是省文联党组和综合党委与会员所在单位的党组织要建立工作联系机制。特别是那些会员比较集中的单位,比如说高校,我们要跟每一个高校的党组织,学校的党委,要建立工作联系机制。就是让会员在校外的表现,我们跟党组织是有沟通的。表现得好有沟通,表现得不好也有沟通,这才有用。三是探索“会员履职年报制”。作为一个会员,每年填一张表总是可以的,你这一年做了什么事?然后把这个表通过电子版或者通过什么方式,让协会作个统计,掌握面上的情况,也让会员保持跟协会的联系。四是要落实“会员退出制”。会员退出机制在每个协会的章程里面都有,但是到现在从来没有用过。从今年开始,我们就要把这个制度落实。所有的退出信息都要公开,否则就没有约束力,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有好处就来,没有好处就不理睬文联,不理睬协会,这个局面必须改变。
总之,各级文联要把这次改革当做一次重大机遇,要改出活力,要争取条件,要改出新局面。
    三、换届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去年省文联6个协会换届,今年还有5个协会换届,为了做好换届工作,省文联党组专门出台了《关于省文艺家协会换届工作的指导意见》,各设区市文联可以参照省文联党组的指导意见,去做你们协会的换届工作。大家需要注意三个问题:
    要按时换届。按时换届是个基本原则,到时间就要换届,再难换也要换。因为章程规定一届5年,你到了5年不换届,那你的合法性就受到质疑。换届一般要提前半年筹备。
    (区别对待县级协会。对县级文艺家协会换届,我们要求松一点,因为县里那些协会,好不容易有一个科级干部在那当主席,他有资源,你要把他换掉了,这个协会可能就很难开展工作了。所以在这个时候,县文联要积极、主动地与组织部门沟通、汇报,要去说明情况,争取支持。因为根据现在的规定,领导干部都不能社会兼职,工作需要可以兼一个。这个工作,要跟当地组织部门沟通好。
)新的协会主席团成员的条件。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专业能力强。二是公益心强。三是无帮无派。刚才已经说过了,因为公益心不强,拉帮结派,这跟党的纪律,跟我们的价值观,跟我们的意识形态都是相违背的。因此,不能让这种文艺家进入主席团,否则我们的导向就会有问题,我们以后的工作也很难开展。
以上说的三个问题,讲得对的供大家参考,讲得不对的欢迎批评指正。
各位委员,同志们,文联2017年工作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省委宣传部直接领导和中国文联有力指导的结果,是全体委员共同努力的结果,衷心感谢大家一年来的努力工作和热情付出,也希望继续支持配合省文联工作。新时代要有新作为,让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改革创新,为推动江西文艺事业繁荣兴盛、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江西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