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江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 省联动态
省联动态
江西南昌作家王芸、杨帆、宋小词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发布时间:2017-12-13 10:10:42


     12月9日上午,“生活 表达 绽放——南昌作家王芸、杨帆、宋小词研讨会”在鲁迅文学院举行。参加此次研讨的文学界评论家有贺绍俊、顾建平、刘颋、杜丽、张丽军、孙书文、刘大先、徐刚、饶翔、岳雯、李墨波、李壮、严迎春等,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著名作家邱华栋,江西省作协驻会副主席江子,南昌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刘力,南昌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赵军,党组成员、副主席周文彬,南昌市文学艺术院院长李文波等领导到会。邱华栋、江子、刘力、赵军等分别代表主办单位致辞。研讨会由鲁迅文学院教学研究部主任、评论家郭艳主持。

     此次研讨会由鲁迅文学院、江西省作家协会、南昌市文联共同主办,由南昌市文学艺术院、南昌市作协承办。邱华栋院长在致辞中说,“王芸、杨帆、宋小词都是鲁迅文学院中青年高研班培养的学员,当代优秀的女作家。鲁院一直站在文学的现场,关爱同道,以深情的目光跟随着每一位从这里走出去的学员。此次研讨会邀请了十多位评论家,对三位学员的作品得失进行精准点评,并由三位作家创作延伸开来,对当代文学进行深度分析。”
     研讨会上,郭艳的一席话点明了活动的主旨:“鲁迅文学院的研讨会一贯秉持‘真研讨、真批评’的原则,非常注重研讨会的学术性。批评是真肯定。在鲁院的研讨会上被提出很多建设性建议的作家,我们相信他能够走得更远更好。”







评论家们在发言

     贺绍俊、顾建平、刘颋、杜丽、岳雯等十余位全国知名评论家先后对王芸、杨帆、宋小词的作品从文本语言、叙述方式、写作技巧、关注视角、作品境界等方面进行了深度“解剖”,肯定了三位作家的创作优点与特点,也对其不足提出了切中肯綮的剖析,并就当下文学创作的问题与未来走向畅所欲言,现场气氛热烈。
     贺绍俊、张丽军、徐刚、李壮认为:杨帆是一个特别的作家,是一个感性思维特别强,将感性思维发挥到了极致的作家,这就带来她在小说叙述上的特点,色彩特别丰富,也赋予表达的情感。其小说讲究非口语写作,努力追求文学化的氛围。杨帆敏感于那些非正常的人物和情感,比如她的《后情书》写一个植物人的妻子的心理、情感,《瞿紫的阳台》写一个失去妈妈的男孩,以非正常的思路写非正常的心理。她的小说往往通过两性关系的困局来体现情感的困局,不仅仅是性爱,而是一种相处过程中的对照性关系,比如此刻的我与过往的我的对照,也可能是一种对话性的关系,如我与他人的对话、我与自我的对话、我与世界的对话。通过对杨帆小说“庖丁解牛”式的分析,评论家们就感性思维比较强大的作家,面对客观和主观交融的问题、人物对话的个性化问题、碎片化的结构性处理、文本意义的指向性问题等方面给予了启发性的分析。他们认为,假如杨帆对自己的感性思维做更多理性把握,就是对世界的认识,对人物的认识,能够在这方面多下一些力气的话,那么杨帆的小说会大大地进一步。
     杜丽、刘颋、顾建平、刘大先认为:宋小词有非常犀利和敏锐的对生活的触觉,她的小说现实感非常强,血淋淋地揭开现实面纱,这让她的文本极具辨识度。宋小词的每一篇小说几乎都是一个战场,是一个人物在方寸之间锱铢必较、寸土必争的战场,而且在不动声色之间你能看到已是血肉横飞,人物在其间与生活交战,与社会交战,与自我交战。“在微光里直立行走”是宋小词的写作理想,也是她的一种努力。就其小说人物谱系而言,《瞳孔》的娟子、《开屏》的秦玉萍,到《太阳照在镜子上》的陶平、陶安,到《直立行走》的杨双福,是人物从困顿到交战到突围的一个成长过程,从中可以看出宋小词在她的写作中对于女性命运和女性意识的一种觉醒,在自立自重方面的努力,但是依然有所欠缺。评论家们认为,“还原生活跟理想之间的距离是属于一个好作家的距离,一个好作家应具有还原生活的能力,更应具有构造理想生活的能力。”世俗生活可以成为写作的对象,但不能成为写作的目的,目的应该是从世俗中能够给人们构建出一种不可能的生活,那就是理想性,这是评论家们对宋小词未来创作的提醒与期许。
     张书文、李墨波、饶翔、岳雯认为:王芸是一位有鲜明的美学追求,也有比较成熟风格的作家,王芸的小说创作是一种现实主义的姿态,扎实沉稳,同时在艺术上独具匠心,灵动、圆润、细腻,层次丰富,看上去平淡,但是平淡中有自己的从容感。王芸的小说中有对传统文化、传统技艺的“回望”,如《龙头龙尾》写板凳龙、《嘘村古树》写傩舞,还有写架花、跳和合、书法、家族大祭等,聚焦于新与旧、传统与现代的冲突和矛盾,不是作出简单的判断,而是通过她的小说创作传达出一种丰富、复杂的情绪;她也对社会最边缘最失落最失败的一群人投以关怀的目光,这种关怀不是居高临下的怜悯,而是充满理解和共情。无论是回望者的姿态,还是对失败者的关照,王芸一直在坚持“文学的正义”,所表达的其实都是文学的一种悲悯的精神,一种人文关怀,也就是用文学的慢去对抗生活变化的快,以人文关怀去对抗社会的丛林法则。评论家认为在现代风暴中的写作,给现代与传统的交锋提供一个战场,是文学一个特别重要的功能。他们也指出在未来的写作中,王芸若能将古典的氛围和韵味整体化到小说中,并用现代性的精神去化古典,将“现在”放进去,使之更有生气,更灵活,更有意韵,形成新古典主义,将属于自己的亮点、特色更加鲜明地体现出来,将自己对过去与现在、传统与现代的思考再往前推一个维度,作品会更加丰富、厚重。


研讨会现场

     王芸、杨帆、宋小词是我省具有较强创作实力的小说作家,也都是南昌市文学艺术院近年引进的专业作家。她们的创作以各自鲜明的风格直面当下、关注生活、探触人心、挖掘人性,取得了较为丰硕的创作成果,近年来受到文学界的高度关注。


研讨会合影

       本次研讨会,是江西省作协、南昌市文联积极争取鲁迅文学院支持,为推介江西优秀作家、“问计”江西文学发展、促进我省优秀作家进一步成长的有效举措。


王 芸

     七十年代生于湖北。中国作协会员,鲁迅文学院第8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现为南昌市文学艺术院专业作家。出版有长篇小说《对花》《江风烈》,小说集《与孔雀说话》《羽毛》,散文集《此生》《穿越历史的楚风》《接近风的深情表达》等。200余万字小说、散文见于《人民文学》《青年文学》《天涯》《长城》《长江文艺》《江南》《散文》等刊,及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中华文学选刊》等选载,收入《21世纪年度小说选·2010短篇小说》《2010中国短篇小说年选》等40多种选本。曾获第二届林语堂文学奖(小说奖)大奖、第五届湖北文学奖新锐奖、第三届湖北文学奖、第二届全国冰心散文奖等。


杨 帆

     七十年代生人。中国作协会员,鲁迅文学院第13届、第28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江西省滕王阁文学院特聘作家,南昌市文学艺术院专业作家。出版小说集《瞿紫的阳台》(入选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卷)《黄金屋》《天鹅》,长篇小说《锦绣的城》(入选江西长篇小说重点扶持工程)。作品散见《人民文学》《作家》《十月》等刊并被收入各种选本,有作品译至海外。


宋小词

     八十年代生于湖北。中国作协会员,鲁迅文学院第20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现为南昌市文学艺术院专业作家。著有中篇小说《血盆经》《开屏》《太阳照在镜子上》《呐喊的尘埃》《锅底沟流血事件》《直立行走》和长篇小说《声声慢》等,多部小说被《小说月报》《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选载。获第六届湖北文学奖,获第18届《当代》文学拉力赛中篇小说总冠军,获第八届《小说选刊》中篇小说年度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