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江西主题美术创作,12月3日,由省文联主办,萍乡市文联承办,省美协、省评协协办的江西省主题美术创作暨朱照林主题雕塑作品观摩研讨会在萍乡召开。省文联党组书记郑翔出席并讲话,萍乡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聂晓葵致辞,省文联副主席张越主持研讨会。我省雕塑家、原萍乡市文联副主席朱照林及各设区市文联负责人、萍乡市美协主席团成员等参加。
中国美协雕塑艺委会专家委员、天津美术学院副院长于世宏,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郑工,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第二工作室主任、教授、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成员陈科,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导龙迪勇,中国美协雕塑艺委会专家委员、北京人艺专职雕塑家柳青,省美协雕塑艺委会副主任、江西师大教授吴翘璇,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博导何世剑,江西日报文体部副主任、主任编辑陈米欧,江西中文传媒艺术品公司经理何如珍,雕塑家黄庆平,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欧阳雪芬,江西雕塑院副院长章建国,萍乡市美协主席甘远龙等专家在研讨会上发言。
省文联党组书记郑翔在研讨会上讲话
郑翔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在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热潮中,省文联在萍乡举行江西省主题美术创作暨朱照林主题雕塑作品观摩研讨会,意义重大。结合学习十九大报告精神,郑翔书记认为,文艺家必须肩负两个职责,即一方面要反映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另一方面要传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朱照林先生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载道、传道、卫道”于一身,其作品可敬,其精神可佳,其榜样可学可传,是人民爱戴的艺术家。
萍乡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聂晓葵致辞
与会专家在研讨会上发言
研讨会上,来自省内外的美术家、文艺评论家,就江西省主题美术创作和朱照林主题雕塑创作等进行了充分研讨。他们认为,在强调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今天,以朱照林先生的雕塑作品作为红色题材主题性创作的案例来讨论是非常适当的,是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具体体现。朱照林先生的主题雕塑作品,体现了娴熟的艺术技巧和创新的表现形式,于朴实中出才华、平淡中见清奇,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同时,他们对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出更多的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主题美术作品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和建议。
现场观摩朱照林雕塑作品
3日上午,与会人员到萍乡博物馆现场观摩了朱照林的主题雕塑展,对朱照林的雕塑作品有了更为直接的直观认识。
朱照林认真聆听专家发言
朱照林1962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师承著名雕塑家潘鹤教授,毕业作品《青年毛泽东》刊印在当时颇有影响的杂志《中国青年》封面上,在全国引起反响,这也是他的成名作。他从艺50余年,创作了雕塑、中国画、油画、版画、漆画、水彩画等美术作品400多件。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他以“一代天骄——毛泽东”为标题,开始创作毛泽东系列雕塑,迄今已创作近百件,先后在《雕塑》杂志、《世界知识画报》等多家报刊发表。除毛泽东系列雕塑之外,朱照林还创作了《刘少奇同志在安源》《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铭烈士像》《赵醒农》《南昌起义——打响第一枪》《世纪老人——邓小平》《凯丰像》等大量红色题材雕塑作品。
与会人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