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江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 头条
头条
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丨闻义枰⑤德艺双馨的人生价值如何成就
发布时间:2024-11-26 17:11:59

文艺是时代的号角,有着改造人们精神世界的力量。艺术家们的思想水平、道德水平和业务水平决定着文艺对人的价值引领、精神引领和审美启迪。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培育造就大批德艺双馨的文学艺术家和规模宏大的文化文艺人才队伍,为加强改进新时代文艺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人才强国、文化强国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

在2014年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繁荣文艺创作、推动文艺创新,必须有大批德艺双馨的文艺名家。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总书记再次提出,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弘扬正道,在追求德艺双馨中成就人生价值。这为广大文艺工作者立德、修身、从艺、为文指明了根本方向。

2022年3月,第五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44位中青年文艺工作者获得表彰。中国文联于2004年、2007年、2011年和2015年召开四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表彰大会,会同中宣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194名中青年文艺工作者“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

图片

2022年3月28日,中国文联联合中宣部、人社部召开第五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表彰大会

广大文艺工作者作为文艺创作主体,担负着成风化人的职责使命,应把个人道德修养、社会形象与作品的社会效果统一起来,坚守艺术理想,追求德艺双馨,努力以高尚的操守和文质兼美的作品,方能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
 

追求德艺双馨

立志高远 脚踏实地‍‍‍‍‍‍‍‍‍‍‍

 

2016年11月,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总书记号召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以深厚的文化修养、高尚的人格魅力、文质兼美的作品赢得尊重,成为先进文化的践行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在为祖国、为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实现价值”。

2021年12月,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总书记进一步强调,文艺工作者“要把个人的道德修养、社会形象与作品的社会效果统一起来,坚守艺术理想,追求德艺双馨,努力以高尚的操守和文质兼美的作品,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 

“志高则言洁,志大则辞弘,志远则旨永。”

讲品位、重艺德,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直以来对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殷切期望。不论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文艺界从不缺乏以优秀作品为人民立言、为时代立传的优秀文艺工作者。

留名青史的文艺大家无一例外都是通过潜心的艺术实践、精湛的专业素养和高超的艺术水准,为观众奉献出经典的艺术形象,从而赢得人民的尊重和爱戴。

2018年6月25日,总书记给时年83岁高龄、新近入党的电影表演艺术家牛犇写信,称赞其“60多年矢志不渝追求进步,决心一辈子跟党走,这份执着的坚守令人感动”,勉励其“继续在从艺做人上作表率,带动更多文艺工作者做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人,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贡献力量”。
近年来,牛犇一直东奔西走,又参加了十余部影视剧拍摄,同样都是“小人物”,他依然用心用情演绎,用艺和德与年轻演员交流。牛犇动情地说:“我要努力地工作下去,我会努力的。”
2018年8月30日,总书记给中央美术学院8位老教授回信,鼓励他们“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2020年10月25日,总书记给中国戏曲学院师生回信,号召他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教学相长中探寻艺术真谛,在服务人民中砥砺从艺初心”‍‍‍‍‍‍‍‍‍

图片

图片

2019年9月29日,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总书记授予王蒙、秦怡、郭兰英“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
2021年6月29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总书记为94岁高龄的表演艺术家蓝天野、91岁高龄的作曲家吕其明颁授“七一勋章”。

作为新中国话剧事业发展的见证者和参与者,蓝天野坚守话剧舞台70余载,为广大文艺工作者树立了榜样。“作为一个艺术家要德艺双馨,永远是德在第一位。”蓝天野对青年演员们说,“希望你们成为好演员之前先成为一个好人。”
 

图片

2024年9月29日,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向“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田华颁授奖章。
96岁的田华仍心系舞台,她说:“虽然已经离休,但党员永远没有‘休息’二字,只要我还没有倒下,就要尽自己的力量为党和人民服务。”
……
作为党和国家最高荣誉获得者,王蒙、秦怡、郭兰英、吕其明、蓝天野、田华是文艺界的楷模,是大力弘扬和践行文艺界核心价值观的典范。对于社会主义文艺而言,一切创作活动的根本要义就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艺工作者要实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希望,就必须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人生道路和艺术道路上根本的方向,要用心珍视、用情坚守、用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血脉中的基因、言行中的底色,使之成为为人从艺的定盘星和指南针,以创作实践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真正发挥文艺立心铸魂、成风化人的重要作用。
殷殷关怀暖人心、谆谆嘱托催人进。总书记的讲话,字字句句都激励着广大文艺工作者坚守初心、弘扬正道、立志高远、脚踏实地,在追求德艺双馨中不断成就人生价值。

 

立德树人先立己‍‍‍‍

崇尚立德 德艺双修‍‍‍‍

 

“立德树人的人,必先立己;铸魂培根的人,必先铸己。”

德艺双馨,既是每个文艺工作者的毕生修为,也是薪火不息代代相传的从艺法宝。
表演艺术家祝希娟在电影《演员》里再忆当年,自己表演路上所学第一课就是“道德”,“当年,我们学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前,第一课是留给‘道德’的”。她记得,老师们总说,“德为先。演员不要爱心中的自己,而要爱表演艺术本身”。

图片

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于是之曾说:“演员在台上一站,你的思想品德、文化修养、艺术水平,以及对角色的创造程度,什么也掩盖不住。”

图片

 
演员冯远征的理想是成为一名艺术家,而要成为一名艺术家,就必须重视自己的德行,“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做事。”
中央戏剧学院院长郝戎表示,“没有高尚的德行和千锤百炼的技艺,再闪耀的花火也只能是昙花一现。”
多年来,无论是做话剧,还是参与央视的创作,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将“不怕吃苦、下真功夫、攻坚克难、创新有为”作为自己的从艺要求。创作《伟大征程》时,田沁鑫脚踝意外受伤,骨折三处,手术植入一块钢板、12枚钢钉,但她仍在术后两周返回晚会现场,忍着疼痛完成了艰巨的创作任务。

图片

 
数十年的演员从艺之路,陈宝国始终不敢懈怠,跟普通百姓相比演员不仅没有特权,而是要求更加严苛,要不断学习、提高修养、时刻警醒、不能放松。
有着《铁齿铜牙纪晓岚》《情满四合院》等数部口碑之作的影视导演刘家成认为:文艺工作者的道德水平,必然会影响一部艺术作品的高度。“想要把文艺作品提升到一定高度,真正得到观众认可,最重要的就是把德立起来,实现为人、做事、从艺相统一。”
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王舸说,“‘德艺双馨’既是我母校北京舞蹈学院的校训,也是指引我艺术方向的重要旗帜,在我看来,德艺双馨意味着艺术应当以道德为人文根基,去探求艺术的永无止境。”
德艺双馨,德在艺先,这早已成为我国一代代优秀文艺工作者秉持的信仰。
鲁迅先生讲,“涵养人之神思,即文章之职与用也。”崇德与尚艺,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正确把握艺术素养与道德修养的辩证关系,以高尚的品德为指引,以艺术的才情为羽翼,才能翱翔天际、俯瞰生活、奔赴远方。

 

坚守初心

打磨精品 追求卓越

 

“文艺工作者的自身修养不只是个人私事,文艺行风的好坏会影响整个文化领域乃至社会生活的生态。”

衡量一个文艺工作者的贡献,最终要看作品。衡量一部作品的好坏,首先要看作品的思想主题、道德主旨。优秀的文艺作品总是以生动的形象感染人、以丰富的思想教育人、以高尚的情感激励人,从而发挥用明德引领风尚的作用。

文学家、艺术家是有社会影响力的,一举一动都会对社会产生影响。

蒙古族女歌手乌兰图雅的歌常常带给人积极向上的力量,甚至改变了一些人的命运。曾经有一个蒙古族男孩,因为各种原因,决定放弃考大学。听了乌兰图雅的《我的蒙古马》,知道有这样一位姐姐在拼搏奋斗后,改变了想法,努力备考,终于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表演艺术家游本昌在一次领奖发言时,一句“你们好幸福哦!”让台下的年轻演员瞬间泪目。“以文艺化导人心”这七个字是他践行了几十年的宗旨。

 
近些年,文艺领域佳作频出,主旋律影视作品屡有创获。在老一辈优秀艺术家的激励之下,越来越多的优秀青年文艺工作者成长起来。
根据“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事迹改编的电视剧《山花烂漫时》热播,广受好评,豆瓣10万人给该剧打出了9.4的高分,让该剧成为今年最高分国产电视剧。出演张桂梅的演员宋佳表示自己经常在片场“破防”,“很多戏份,我都花了很大力气,才能让自己在现场忍住不哭。这样一位纯粹无私的人,把办女高这件无数人眼中不可能的事做成了,有这样的精神力量鼓舞,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把戏拍好呢?”

图片

 
“引导青年文艺工作者守正道、走大道,鼓励他们多创新、出精品,支持他们挑大梁、当主角……”
获得大众电影百花奖的《长津湖》《中国医生》《我和我的祖国》《志愿军·雄兵出击》,获得中国电视金鹰奖的《觉醒年代》《人世间》《三体》《繁花》等影视作品热播热映,之所以赢得广泛赞誉,在于它们都具有扎实的剧本、感人的剧情,与此同时,新一代的优秀年轻文艺工作者们,用心体验生活、做足角色功课,通过真实传神的演绎,让充满时代气息和人格魅力的人物群像“活起来”,角色塑造丰满,深入人心,真正把艺术写到了人民心坎上,也让自身通过艺术形象“长到了”观众的心里。

图片

时代的齿轮正在高速运转,创造了新机遇,也带来了新挑战。在互联网、新媒体加持下,文艺的公众属性被放大,文艺界知名人士的影响力与日俱增。特别是进入全媒体时代,文艺工作者的一言一行都被镜头记录、被屏幕投射、被网络放大,对自身修养的提升绝不仅限于自己的私事,而是会产生方方面面、不可估量的深刻影响。
“大家要珍惜自己的社会影响,认真严肃地考虑作品的社会效果。一个文艺工作者如果品行不端,人民不会接受,时代也不会接受!不自重就得不到尊重!”
针对当前文化环境、文艺工作者尤其是青年文艺工作者更要坚持以德为先,把崇德尚艺作为一生的功课,不断强化自省自律,建立起良好的社会形象,展现出崭新的精神面貌。既要努力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又要敢于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习气以及涉黄涉毒、逃税漏税等失德违法犯罪行为不断加强道德修养、提高精神境界、锤炼高尚人格,真正做到台上台下一个样、人前人后一个样。用清新健康、高尚端正的艺风艺德,带头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者、弘扬者。

文化繁荣兴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拥有大批德艺双馨的文艺名家,是繁荣文艺事业、建设文化强国的必需前提和必要保证。

新时代的画卷,已经铺展开来;新征程的华章,需要我们接续书写。德艺双馨,不仅是文艺事业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独家法宝,更应是每一位文艺工作者的毕生追求,“德”厚“艺”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