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12月9日
地点:赣县杨仙岭、赣州郁孤台、赣州古城墙、贡江浮桥
天气:雨,2℃—6℃
今天,是个淅沥沥的下雨天,对于这个事实,我并不感到惊讶,因为早在四天前就已经料到会是这样。
12月5日,当我把周日(12月9日)组织《星火》章贡驿读者成员去宁都翠微峰采风的消息在群里公布时,我确实连活动当天的天气都还没来得及看,是细心的驿员提醒了我,说那天有雨,很冷。
在我的印象中,天气误报的情况,偶尔有之。不过,一群人到翠微峰顶畅谈文学,这可是激动人心的事啊,“易堂九子”当年经常这么干,可我和我的驿员们,还从来没有尝试过。或许,正是基于这个原因,我并没有在公布采风消息后立马就以恶劣天气为由改期。
而且,我还将这一消息告诉了江西省青年作家改稿班在赣州的同学,希望有着相似情怀的他们一同前往。志强同学说“我那天有事,时间能否往后挪一挪”,田宁兄说“要是那天不用上课就好了”。周六那天,田宁兄再次问我:“继亮,雨大且冷,明天活动继续?”我答“是的。”他说“求下菩萨”,我会心一笑。
雨天爬险象环生的翠微峰,肯定是不现实的,但对于这般美好的事物,我从来都不会轻易放弃。于是,我特别想知道,有没有“无限的少数人”也和我一样?谢天谢地的是,仍有四名驿员热情高涨。
于是,在凄风苦雨中,一场“五人一车便成行”的微型采风小笔会成了可能,只是,经过大家商议后,我们的路线临时改成前往赣县杨仙岭、赣州古城墙、贡江浮桥和赣州郁孤台。
窗外,一直下着淅沥沥的小雨,嘀嗒嘀嗒地敲打着我的心,我像极了一个马上要过儿童节的孩子,怀着期待而又有点忐忑不安的奇怪情绪,竖起了耳朵听雨,从凌晨两三点,一直听到清晨六点半。
早上七点的雨声,我再也听不下去了,于是起床,洗漱,开车去接人。
在车上,发生了两件巧事:驿员刘健,认识了她的同乡欧阳靖;驿员刘健,见到了和她亲弟弟同名同姓的驿员刘超。
到杨仙岭山脚下,我们一下车就发现了小雨和寒风给我送来的“大礼”,人去摊空的静谧,和文学还挺配的。
我把买好的馒头包子往摊位上一放,五个人的早餐,和着寒风,就地解决了。
在朦胧的烟雨中,我们循着时断时续的铃铛声,靠近了坐落在杨仙岭半山腰的振兴塔。
云雾缠绕着杨仙岭,越来越浓,而且还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向我们逼近,以至于在某个瞬间,我一伸手就捉住了一团雾,一团试图缠绕我的雾,但一松开手,它们就不见了。
然而,清脆的铃铛声告诉我,这并非梦境。
我们收起雨伞,放轻脚步,来到了清寂的振兴塔心脏所处的位置,开始朗诵《星火》的暖诗。我们,只不过想用那些庸常字句所散发出的“庸常之爱”,去打动它,温暖它。
行走于贡江浮桥和赣州古城墙时,我们试图听河流的脉搏,还有古砖的叹息声。
在郁孤台,我们又期待一睹辛弃疾拔剑出鞘的豪迈瞬间。
……
是的,在这个淅沥沥的下雨天,我们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听,好像是在大庭广众下干着一件又一件傻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