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江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 创作评谭
创作评谭
陈 朴|以药为诗,甘苦自知
发布时间:2018-12-28 14:08:41

以药为诗,甘苦自知

——周娟娟本草纲目诗简论

作者简介:

陈朴,诗歌评论作品见于《光明日报》《中国艺术报》《中国诗人》《星星·诗歌理论》等。连续入围第一、二届“诗探索·中国新诗发现奖”评论奖。

 

周娟娟是近几年冒出诗坛的一位80后诗人。印象中,她的诗歌多以日常生活种种而取胜,而读她的本草纲目诗,忽然耳目一新,空气中一阵草木香穿过层层雾霾,不远千里扑鼻而来,诗人的草木之心由诗也可见一斑。作为一名世代相传的执业药师、中医师,周娟娟是一名优秀的医者,为人间解除疾苦和病痛;而作为一名诗人,周娟娟同样不可小窥,她诗歌中的药味同样可化解生活中的万千愁。她对诗歌执着追求的精神和她诗歌语言的巧妙纯净,都无疑证明了她的诗学智慧和才情。

细观国内优秀诗人群体,士农工商,不一而类,而谈及中医师诗人,据我所知,周娟娟可谓是凤毛麟角,首屈一指。30岁出头的周娟娟,有着整整十年的诗龄,在这十年的诗歌之路上,周娟娟一路摸爬滚打、悉心学习、感悟、创作,用钻研中华博大精深的医术一样的精神刻骨钻研着诗歌艺术,并渐渐有所收获。在网络自媒体如此发达的时代,周娟娟没有被外界的喧哗和浮躁所迷惑,她只是安静地写着诗,像一根躺在药柜里的中药材,等着知音来寻觅。花开自引蝴蝶来,通过博客、微信、网络,周娟娟慢慢地被众多评论家和刊物编辑所发现,从而有诗作陆续见刊、广泛流传。习诗几年后,她发现生活虽然绚烂多姿,但经验和灵感的稀缺却难以弥补。2016年,她的诗歌创作出现了停顿、焦虑,而她在翻阅《本草纲目》时忽然意识到,群山起伏的大自然中遍地的中药材,皆有大用。有诗人为故乡和乡亲立传,有诗人为河流和高山立传,那么自己为何不能为中药材立传呢?经过一番全面思考和精心准备后,从那时起,周娟娟便开始了她的本草纲目诗101味的写作,经过两年的磨砺、积淀、融合、挖掘,至此,101首诗已经全部完成、定稿,趋于完美地呈现在了我们面前。

“我的花瓣、羊脂玉,给你/烟岚、石头里的玫瑰,也给你/倾城的容颜,汹涌的爱/倘若能宽你怀,也尽管拿去吧/没有什么能给你了/我用失血的双唇轻触你的双唇/魂销残骸,点燃你/顺着心头的纹路,把你像佛一样/供在那儿。暮色过早降临/小香炉小心地守护着水罐”。(《天冬》)作为一名普通读者来看,首先,我们对这首诗的题目“天冬”就半知半解,,如果不是知道这属于“本草纲目诗101味”其中的一首,也许我们会认为题目和内容前后毫无关联,而懂一些医药知识的人自然知道天冬为何物,有何功效,诗人在注解中写到:“天冬为百合科植物天门冬的块根,性寒、味甘、苦,归肺、肾经。能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虚劳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白喉等症状。”看到注解,我们方才发现诗人的诗句和题目原来互为表里,融会贯通,天衣无缝。连续的几句“给你”暗藏“润肺清心”之意,“小香炉小心地守护着水罐”难道不会治愈你的“心烦失眠”?读这样富有情感和哲学深意的诗,诗意的空间在字、词、句的延伸中也就自然会无限扩大,留给我们体悟的角落,任诗意自由挥发。再如《无花果》:“一整个早晨,她都在恍惚中/回放那么一瞬:他们目光相触/尔后各自慌乱地避开/恰如两株隐花植物,不愿打开自己/躬身。把蕾深揣在胸前//欲望何其轻,那个不开花的人/任凭风怎样敲打花房/黑夜举着一把旧钥匙找不到锁孔/他们之间无所谓开始和结束/无所谓深爱和背弃//顺着时间爬藤,他曾爱过的少女/坚挺饱满的乳房。侧坐在早晨。”人常说,万事开头难。写诗也一样,既要紧扣主题,又不能缺失诗味。对于日常的诗歌写作而言,很多时候,定好一首诗的题目都举步维艰,而本草纲目诗的题目都是现成的,可以信手拈来,可以以进为退,这就为一首好诗奠定了基础,为诗人创造了捷径。这首《无花果》从头到尾始终不离主题,诗人没有描写无花果的根茎叶,也没有讲述它的药效,而是简单的由“无花果”这味药材的名字隐喻了一场悲惨的爱情,“瞬、避、蕾、房、锁、弃、藤、晨”,这八个字在整首诗中一脉相承,勾勒出了一份泪水渲染了宣纸的画卷,对有着感情伤害的人也不失为一剂良药。人皆知,药者,只能医其表;而诗却可治其本,愈其心,所谓心无牵绊,天地自宽,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之外如《薄荷》:“湿润沼泽地的薄荷仍然向上生长/风,裹着它们冰凉的体温/停留了一会儿/天空那样高远,”《失笑散》:“在命运深处,你的孤独是我的/你的疼痛是我的/你的繁华不是。”等等,或高或低,或远或近,或多或少都有着苦口的药味和纯净的诗意,可以说,写完这一系列诗,一位诗人的内心在经历过风浪、荒岛、帆船、海盗、海啸、漩涡后终于可以回归平静了。通读这一系列诗,在佳作频频,好句处处这些表象之外,诗人根植于大地的生命情怀在这个城市化逐步推进的时代更是难能可贵的。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虽不是诗的全部,也不是诗的核心,但深情吟唱的诗篇,往往字字有血有肉,句句有心有肺,篇篇有天有地。

周娟娟在她的创作随感中说,要“像一株本草植物一样活着,不管是在高原戈壁、沙漠草原、江南河泽抑或是原始森林。不管是在生活的顺境,还是逆境,都能倔强地活出自己独有的香气,独立、疏离、自愈、无害。怀着一颗感恩之心、慈善心过完草木的一生”。生活状态如此,我想她的诗歌之路自然也就不会进入泥潭,走上弯路。这种有规划的诗歌写作,和即兴写作隔着千山万水的距离,如何能天赋与才华俱现?如何让自己满意又不让读者失望?如何独辟蹊径又有所收获而高不可攀?这都考验着诗人的精气神,敲打着诗人的光芒和锐气。事实证明,周娟娟在月光柔软的夜里,以烛火之光,达到了温暖家室,照亮天空的效果,在面临强大的挑战面前,没有退缩,没有回头,而是乘风破浪,傲立潮头。

正如评论家刘晓彬所言:“她的创作水准已在不断提升,平时所接触的事物都能引起她丰富的想象和独立的思考,并在超越日常的限制中善于提炼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诗意向着生命的意义不断延伸—如月之月诗歌谈片》)(如月之月为周娟娟曾用笔名)透过这一系列的本草纲目诗,我想她的这一段诗歌写作对于自己可能是一个高峰,也或许是一种成功经验的积累。《本草纲目》载录药物共计1892种,而她选取的这101味无疑都极具代表意义。以此而论,可见这种诗歌写作的空间尚非常广阔,有待更多诗人去挖掘。

作为80后诗人的周娟娟,她的诗歌之路还很长,可以超越的空间还无限宽广,前途可谓一片光明。作为有着十年诗龄的周娟娟,在学习、借鉴、摸索、创新的诗歌之路上所走过的艰辛我们无法想象,其中的甘苦与喜悦,也唯有她自己能体悟。我在千里之外期待以药为诗的周娟娟,不断突破,不断进步,在用药为人治病的同时,也能用诗歌温暖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