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江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 创作评谭
创作评谭
皇家风范 民间风情 ——《皇帝刘贺——惊心动魄的二十七天》序
发布时间:2018-12-28 14:11:32

作者:朱,先后任江西省政府副省,省委常,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党组副书。著《江西风景独好》《风流江西。多次担任国家电影“华表奖”、电视剧“飞天奖”等评委。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已经形成了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独特文化体系。“三皇五帝” 的精彩传说,反映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和智慧的光荣传统。孔子整理《春秋》以降,中国又诞生数以百计如司马迁、班固、司马光、刘知几那样的史家,涌现出诸如《左传》《史记》《资治通鉴》《汉书》《史通》等浩如烟海的辉煌史籍。西汉时期,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独尊儒术”的建议, 将儒学作为国家的统治思想,带来了初汉江山的 繁荣昌盛。在儒学思想指导下,“仁、义、礼、智、信”在东方得到了极为广泛的传播与颂扬。

南昌汉代海昏侯墓的惊世发掘与大量出土文物的涌现,可以看出中国儒家思想闪烁的光芒。这其中出土的一件重要文物就是目前我们所见到中国历史上第一幅孔子造像和孔子的生平介绍。

这些都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凸显了江西的文化底蕴,改变着江西的旅游格局,正在成为江西文化的“新名片”和南昌建设国际大都市的 “引爆点”。当前,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遗址公园、遗址博物馆和“汉代小镇”建设开局顺利, 一批“海昏侯”专题节目在央视及北京等地方台 播出,一批讲好“海昏侯”故事的书籍进入畅销书排行榜,南昌海昏侯墓发掘暨秦汉区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海昏侯文化研究、宣传的热度持续升温。在这个浓厚的海昏侯宣传氛围中,作家孙海浪又推出长篇历史小说《皇帝刘贺— 惊心动魄的二十七天》(以下简称《二十七天》), 值得庆贺!

 

在《二十七天》中,儒学思想是自始至终贯穿的一条思想主线。作品以刘贺人生的巅峰时期,当上皇帝二十七天为切入点,运用电影蒙太奇表现方式,将主人公刘贺一生中可圈可点的故事都囊括其中。通过刘贺历经“王、帝、民、侯”四种身份的特殊经历与非凡命运,描写了刘贺虽陷困境与磨难,但信仰支撑着他顽强的生命,使他忍辱负重度过了削职为民、昌邑监管的艰辛十年,后又远离京城来到偏远的海昏国,度过了忧郁的四个春秋。全书暗合孔子的儒家文化观,引导读者关注国学,表达了作者的文学主张。

儒家认为,君子与小人之分,好人与坏人之分, 都在于品德。品德是做人的标准,彰显出人性的优劣、尊严的高低。《二十七天》以史为证,反思刘贺,形成了该书的另一特色。全书以刘贺在位二十七天的所作所为为主线,不蔓不枝,娓娓道来,既写刘贺勤奋苦读诗书,又写他调皮的顽劣个性;既写王子家庭对少年刘贺的溺爱,又写先生对刘贺教育的失误;既写他的坎坷经历,又写西汉历史及刘贺和他周围人在西汉大历史背景下的生存状态,并在每章结尾或段落中引经据典,给读者以“人,究竟该怎么活着”的深层次思考。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有一句名言:“唯有变化才是永恒的。”他认为万物从产生的一刻到消灭的一瞬,都在不断变化着,从未静止。

《二十七天》从作品布局谋篇到主人公刘贺的生命旅程,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作者通过刘贺临终前一天的回忆、插述来展开故事情节,把刘贺的一生放在其当皇帝的二十七天来写,又把全书十二章节人物故事融入不断变化的十二个时辰里。以历史文献为“证据链”,描述了刘贺昌邑出生、王子长大、狩猎贪玩、充当继子、烟云皇帝、削官为民、海昏消沉、振作生存,直至死亡埋葬的 精彩故事,且在作品中设置刘贺人生旅途 12 个“成长阶梯”,勾勒出既有皇家书卷味,又有民间侠义情的艺术形象。作者还把西汉政治、经济、法律、文化乃至巫蛊案、盐铁会议、丝绸之路、西域战 争、地理风貌、民俗民风、戏剧音乐、地方小吃、民间传说等融入其中,让读者体会到西汉以来江 西农业、冶炼、铜器、陶瓷、纺织等手工业及商业、交通运输、文化艺术的发展,改变世俗对赣鄱“荒 蛮之地”的偏见。

 

人类已跨入互联网、大数据与智能制造时代,“文物”保护正向“文化遗产”保护转型,文化 遗产保护工作的“内涵”和“外延”有了新的发展、变化 作者对此予以了关注。《二十七天》把读者引入西汉古墓的“纸质历史博物馆”,将海昏侯墓出土文物,诸如雁鱼灯、青铜鼎、博山香炉、青铜熏炉、青铜镇、五铢钱、刘贺玉印及各式玉佩、贴金片漆盒、木牍、竹简等融入小说人物故事中并逐个破译,既刻画人物、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又传播西汉古墓的文物知识。如作品开篇描述刘贺临终前的回忆,提及雁鱼灯、铜壶滴漏, 以及主人公寝宫摆设所展示出来的各式文物,均与人物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即使对次要人物的塑造也是这样,不作硬性说教。如对宫中良臣张敞的描述,说张敞居住在妓院云集的长安章台柳 巷,他“从不为美貌妓女心动,从无拈花惹草之事。有时他令人驾车因公暇走马章台,自己坐在车厢内,反觉不好意思,便用扇遮面,生怕别人看到。”

 他深爱的贤妻“长得娇小玲珑,肌肤雪嫩,鲜妍有韵,乌云挽髻。一双秋波水淋淋,两道细眉柳叶均,真可称得上绝代美人儿”,他每天必忙里偷闲为爱妻画眉。一天上朝,宣帝刘询问起“画眉” 之事,张敞并不否认,平静应道:一是臣确实在闺房“为妻画眉”,不止一次,天天如此,且画得很漂亮;二是夫妻之间此类私事,与他人无关; 三是臣听说您在闺房中,夫妻之间亲昵的程度远远超过“画眉”之类的事情。如果都要去管,皇上忙得过来吗?作者寥寥几笔,把一个幽默、开朗、快乐而又严谨的人物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

或许是刘贺其人的个性与经历所决定,作者“二十七天”中,还运用了一些“魔幻现实主义” 手法。如作者根据刘贺从小“酷爱狩猎”与“四辆活马车”陪葬品的史料,在作品中虚构了一匹汗血宝马“箭羽”,让它与刘贺命运捆绑在一起, 直陪至尾声主人公葬礼:“箭羽在阵阵哀乐声中见到刘贺的棺材,收慢了脚步奔到了棺前,低下了头颅,围绕刘贺棺木走了几圈,突然仰天发出了两声悠长呜咽,前膝跪在棺前,流下了几颗泪珠……”“箭羽这一义举,让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感动。”

虽然笔墨不多,却已经烘托了刘贺生前骑马、爱马、驯马、与他爷爷汉武帝赐赠的这 匹汗血宝马生死与共、天人合一的人格魅力。

 

由此,我想到对海昏侯国文化遗产的宣传, 如何避免昙花一现,保持长久生命力的问题。不但要出版各种题材、风格多样的“海昏精品”,如建立海昏侯网上博物馆,拍摄宣传片、开展文物巡展,创作相关书籍、影视、动漫、手游作品等; 尤其是要尽快组织力量,破译墓葬中出的木牍和竹简的内容,特别是有可能改写历史的文字,通过新的研究成果的推出,不断扩大、提升“海昏侯” 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在全社会形成“文化遗产人人保护、保护成果人人共享”的良好氛围。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不乏古代教人修身、治国、平天下的大智大勇,也 有许多是能够帮助解决今天现实问题的法宝,值 得我们很好的挖掘。海昏侯文化遗产是南昌的、江西的,也是中国乃至世界的。如何把海昏侯文化通过艺术形式充分展示出来,是作家、艺术家应尽的职责与义务。文化遗产保护是全民的事业, 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让海昏侯文化遗产“活”起来、“动”起来,为它焕发新的光芒贡献自己的力量!   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