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江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文艺工作重要论述>> 权威解读
权威解读
把好文艺评论方向盘
发布时间:2021-08-23 09:51:30
当前,新的文艺生产方式、新的文艺形态不断涌现,文艺新现象、新思潮层出不穷,亟须具有穿透力和阐释力的文艺评论提供正确认识、发出权威声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文艺评论工作。”文艺评论是引导创作、推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为适应新时代文艺发展新形势新要求,中共中央宣传部等五部门近期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强和改进文艺评论工作,明确提出要把好文艺评论方向盘。
一部热门电视剧观者众多,评说纷纭,好在哪里,差在何处?围绕“流量艺人”新闻不断,这类现象怎样产生、如何看待?数字化趋势愈加明显,对文艺生态、文化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如何顺应趋势、趋利避害?……持续追踪、及时回应这些文艺话题,不仅是文化管理者和研究者的重要课题,更关乎人们的文化生活质量和精神世界建构。把好文艺评论方向盘,事关创作方向、审美风向、价值取向,至关重要。
把好文艺评论方向盘,首先要把稳正确导向,要掌握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思想精髓和基本方法。文艺作品作为精神文化产品,往往以艺术的审美的方式表达对世界、现实和人生的看法。站在什么立场,主张什么价值,秉持什么态度,都有意识形态属性。有的作品歌颂英雄、高扬正义、倡导平等,应当给予肯定和鼓励;有的作品虚无历史、宣扬拜金、渲染暴力,违背社会价值底线,必须予以坚决批驳;有的作品本着求真向善的态度,探讨变革时代的人生、社会、未来,进行艺术探索创新,需要关心包容和深化讨论。这类评判难度更大,也更凸显批评的价值和功夫。总之,文艺评论中,价值判断不能缺席,目标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风尚;不为低俗、庸俗、媚俗作品和泛娱乐化等推波助澜是必须坚守的底线。
尊重艺术规律、尊重审美差异是客观评价文艺作品、把握文艺现象、文艺思潮的基本前提。这就对文艺批评者的阅历、眼光、水平提出了要求,只有博学、博览、博识,才能在面对纷繁复杂的文艺作品和文艺现象时入乎其内、发而中节,不至于用狭隘的个人好恶来评判宽广的艺术光谱。当然,既要尊重审美差异,也要重视审美标准,达没达到这类创作的“金线”,突破在哪里、不足在何处,多是可以达成共识的,对此看得准、说得透,才是有效有益的文艺批评。
发挥好文艺评论的“方向盘”作用,关键在文艺评论的话语能力建设。评论者首先应该是一个好读者、好观众,在大量阅读、观赏、鉴赏基础上锤炼敏锐的审美感受力;评论者还要能够站在创作者的立场,体会创作的甘苦,感悟创作的要领和规律。但评论者毕竟不只是好读者、好观众和创作者的知心人,更是话题的设置者、讨论的发起者和参与者、文艺评论文章的创作者,在文艺洞见的提炼上、审美判断的阐述上,都要高出一筹,做到话题吸引人,行文抓住人,思想启发人。
当前,新的文艺生产方式、新的文艺形态不断涌现,文艺新现象、新思潮层出不穷,亟须具有穿透力和阐释力的文艺评论提供正确认识、发出权威声音。文化产品空前丰富、舆论环境复杂多变,加之传播的分众化、趣味的多元化,都给达成文艺对话和审美共识带来难度,这种情况下,实践“批评精神”有挑战,更有必要。文艺评论者要迎难而上、有所作为,在艺术质量和水平上敢于实事求是,对各种不良文艺作品、现象、思潮敢于表明态度,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敢于表明立场,坚持说真话、讲道理,坚持褒优贬劣、激浊扬清,为文艺繁荣发展厚植肥沃土壤。
来源:《人民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文艺评论工作。”文艺评论是引导创作、推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为适应新时代文艺发展新形势新要求,中共中央宣传部等五部门近期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强和改进文艺评论工作,明确提出要把好文艺评论方向盘。
一部热门电视剧观者众多,评说纷纭,好在哪里,差在何处?围绕“流量艺人”新闻不断,这类现象怎样产生、如何看待?数字化趋势愈加明显,对文艺生态、文化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如何顺应趋势、趋利避害?……持续追踪、及时回应这些文艺话题,不仅是文化管理者和研究者的重要课题,更关乎人们的文化生活质量和精神世界建构。把好文艺评论方向盘,事关创作方向、审美风向、价值取向,至关重要。
把好文艺评论方向盘,首先要把稳正确导向,要掌握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思想精髓和基本方法。文艺作品作为精神文化产品,往往以艺术的审美的方式表达对世界、现实和人生的看法。站在什么立场,主张什么价值,秉持什么态度,都有意识形态属性。有的作品歌颂英雄、高扬正义、倡导平等,应当给予肯定和鼓励;有的作品虚无历史、宣扬拜金、渲染暴力,违背社会价值底线,必须予以坚决批驳;有的作品本着求真向善的态度,探讨变革时代的人生、社会、未来,进行艺术探索创新,需要关心包容和深化讨论。这类评判难度更大,也更凸显批评的价值和功夫。总之,文艺评论中,价值判断不能缺席,目标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风尚;不为低俗、庸俗、媚俗作品和泛娱乐化等推波助澜是必须坚守的底线。
尊重艺术规律、尊重审美差异是客观评价文艺作品、把握文艺现象、文艺思潮的基本前提。这就对文艺批评者的阅历、眼光、水平提出了要求,只有博学、博览、博识,才能在面对纷繁复杂的文艺作品和文艺现象时入乎其内、发而中节,不至于用狭隘的个人好恶来评判宽广的艺术光谱。当然,既要尊重审美差异,也要重视审美标准,达没达到这类创作的“金线”,突破在哪里、不足在何处,多是可以达成共识的,对此看得准、说得透,才是有效有益的文艺批评。
发挥好文艺评论的“方向盘”作用,关键在文艺评论的话语能力建设。评论者首先应该是一个好读者、好观众,在大量阅读、观赏、鉴赏基础上锤炼敏锐的审美感受力;评论者还要能够站在创作者的立场,体会创作的甘苦,感悟创作的要领和规律。但评论者毕竟不只是好读者、好观众和创作者的知心人,更是话题的设置者、讨论的发起者和参与者、文艺评论文章的创作者,在文艺洞见的提炼上、审美判断的阐述上,都要高出一筹,做到话题吸引人,行文抓住人,思想启发人。
当前,新的文艺生产方式、新的文艺形态不断涌现,文艺新现象、新思潮层出不穷,亟须具有穿透力和阐释力的文艺评论提供正确认识、发出权威声音。文化产品空前丰富、舆论环境复杂多变,加之传播的分众化、趣味的多元化,都给达成文艺对话和审美共识带来难度,这种情况下,实践“批评精神”有挑战,更有必要。文艺评论者要迎难而上、有所作为,在艺术质量和水平上敢于实事求是,对各种不良文艺作品、现象、思潮敢于表明态度,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敢于表明立场,坚持说真话、讲道理,坚持褒优贬劣、激浊扬清,为文艺繁荣发展厚植肥沃土壤。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