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江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 文艺评论
文艺评论
给江西好故事插上翅膀
发布时间:2022-11-14 09:51:54
       11月9日,景德镇。这个被窑火温暖了千年的古镇,处处流溢着艺术与创新。是夜,华灯在大街小巷绽放,来自省内外的观众纷纷涌向陶溪川大剧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听故事见江西大型原创主题故事剧”在这里上演——
 

江西好故事“上新”

 
        “十年栉风沐雨,十年勇毅前行,红土地镌刻着奋斗的年轮,勾勒着变迁的轨迹,浓缩着发展的万千气象……”舞台上,主持人话音落下,幕布升起,一个个熟悉的身影向观众走来:
       谨记哥哥誓言,守候90年的红军遗孀段桂秀;不忘初心、回到家乡当农民的甘祖昌将军和老伴龚全珍;83岁高龄仍坚守在科研一线的“杂交水稻之母”颜龙安;革命年代舍家为国的“井冈山女儿”曾志;把毕生奉献给纪检事业的李泉新;19年如一日用不熄的炉火温暖病人的万佐成夫妇;英雄城里“好像是一个人,又好像是许多人”的邱娥国;参加江西第一批援鄂医疗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李福太;把青春永远定格在扶贫一线的吴应谱、樊贞子夫妇;续写中国飞天梦的世界技能大赛获奖者、洪都工人叶钟盛;扎根陶溪川,在创业中飞扬青春的“景漂”青年……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听故事见江西大型原创主题故事剧”由中国民协、江西省文联、江西广播电视台(集团)、景德镇市委、景德镇市人民政府主办,江西省民协,景德镇市委宣传部、景德镇市文联,景德镇陶文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承办,中央戏剧学院实验剧团承制。
       “故事剧内含两个时间维度,一个是故事讲述的时代,一个是讲述故事的时代。故事剧的意义不仅在于讲述的故事,更在于通过故事传达什么。”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苏勇所言,正是故事剧总导演王晓凡反复思考的问题。
       王晓凡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毕业留校任教,创排了大量戏剧,但走出高校,来江西排戏,还是头一回。在景德镇,他一次次漫步于陶溪川。这里的蓬勃朝气,让他感到惊讶,也打消了他的创作疑虑:“每天晚上,这里灯火明亮,那么多年轻人,那么多创作室,那么多能工巧匠,他们的活力创造,成了这座城市最美的风景。一部成功的舞台剧,当吸引年轻人,感染年轻人,这部剧就是要让观众看见江西的整体形象,看见江西过去和现在的青春与热血。”
       创新表现形式,让好故事焕发时代魅力,成为主创们的共识。于是,他们创新了“讲”故事的形式,用剧来演故事,从征集到的几百个故事中精选了11个代表江西人精神风貌的典型故事为原型进行艺术加工,并融合运用话剧、音乐剧、情景剧、民间文艺、原创音乐、舞蹈、戏曲等艺术形式,集萃成一台3个多小时的故事剧。除了舞台演出,剧场前厅推出的相关主题展览、影像视频,亦同步“上新”:
        “江西故事原创主题美术展”展出了39幅美术作品,它们是由中央美术学院的师生以这11个故事为题材,创作的中国画、油画、版画作品。展厅转角处,还错落摆放了许多液晶电视,反复播放着这11个故事的创作花絮。7组编剧团队,阅万卷档案,行数千公里,访百名人士。井冈山上,于都河畔,筷子巷里……主创们一次次寻访,一次次被触动,他们带着感动和震撼,把这些故事搬上舞台。当晚的故事剧除了在线下剧场演出,还在江西卫视、今视频、凤凰网、百度直播、陶溪川文创街区等多平台同步直播。
       现场感极强的舞台展演,雅俗共赏的美术展览,光影跳动的大小屏幕,多样的形式给这些江西好故事插上了翅膀,飞入千家万户。
 

“好故事”是这样炼成的

 
 
       “8月份开始创排,故事剧规模宏大、演职人员众多,时间紧迫,事情庞杂”“一个人分饰四五个角色,一天只休息四五个小时……
       11月1日,故事剧联排结束,一众主创和评论家们聚在一起,畅所欲言。王晓凡讲述了一段往事:“我父亲是个军人,我在部队出生。小时候,我的父辈就时常向我说起他们的曾志大姐。在那些老一辈革命家的身上,有太多的坚毅和付出。”对老一辈革命家、对这片土地的深情,让主创们迎难而上。
       被江西深深感动的,还有该剧艺术总监、中央戏剧学院实验剧团创作总监郭富民:“我越是排练到后面,越发地动容、动情。”来到江西的几个月,他经历了很多事情,有很多话要表达,有南方的酷暑,有排练时一身一身的汗,还有于都河畔那次久久无法忘怀的走访。
       那天,69岁的郭富民领着几个年轻演员,几经辗转到了红军遗孀段桂秀的家。他让演员们一字排开后,问段桂秀:“这里面谁最像哥哥?” 郭富民本想用这样一个问题唤起段桂秀的回忆,不料段桂秀反复端详后,指着一个演员说,“这个像……”老人摸着演员的脸,“眼睛像、鼻子也像……”老人哭了。看着眼前这位用90年时光来等待丈夫的老妈妈,郭富民“仿佛看见了自己的母亲”,他情不自禁地单膝跪下,眼含热泪:“您,太了不起了!”回到北京,郭富民赶写出了剧本《碧血花》……
       交流会上,思绪飞扬,直到下午两点半,大家才饥肠辘辘地结束了对话。而此时,演员赵晶已经开始了下午的排练。这个笑声爽朗的北京姑娘,是中央戏剧学院2004级的学生。在剧中,她饰演《井冈儿女》中的曾志、《泉新全意》中的李泉新老伴徐国香,《又见炊烟》中的万佐成妻子熊婶三个角色。
“在舞台上同时塑造三个女性形象,还都是老年妇女,演好他们的性格差异,让观众不跳戏,这是个考验。”创作准备阶段,赵晶神游赣地,反复观摩采访素材,还从网上下载了许多资料来研读,她开始一点点地读懂曾志的坚毅、徐国香的温婉、熊婶的朴实。进入剧组后,她又请本地演员把熊婶的台词全部用南昌话录下来,一遍遍地反复听、反复学。
被江西好故事感动着的主创们,在江西文化宝库中不断掘进,他们还将修水锄山鼓、南昌道情、萍乡春锣、兴国山歌等融入了剧作。“这部剧,让我们懂得了江西,也希望通过这部剧,让大家更懂江西。”王晓凡说。
 

斗不止故事不“熄”

 
       演出落幕,观众散场,但好戏带给他们的感动,还萦绕在心间——
       甘祖昌、龚全珍夫妇的女儿甘仁荣看完演出后激动不已:“故事演得非常真实,勾起了我很多的回忆……剧里的曾志、段桂秀等人的故事,也让我很受教育。”
       文化工作者王婉此番是二度刷剧。“作为江西人,剧里的人物大多熟悉,有的还接触过,见过面,但当他们的故事从新角度用新方式重新演绎时,还是会忍不住感动。”
       观剧时,评论家苏勇坐在最前排,舞台上哪怕是最微小的细节也尽收眼底。“沉浸式”观演后,他体会良多:“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众多江西元素的使用,让剧作更富表现力。此外,灵活多变的舞台时空结构,主观、客观叙事相互交织,跨越时空的对话,充满象征化、仪式化的表达等,让我一次次地被击中,乃至于情动于中、热泪盈眶。”
       据不完全统计,当晚,这部故事剧在各类电视和网络平台上,总观演人次破千万。在网友们的众多留言里,“感动”“我爱江西”等成为高频词。
       而受到滋养、获得成长的,何止是观众。
       我省青年编剧熊伟,担任了剧中《又见炊烟》等3个故事的编剧。他说,这是一次难忘的创作,是一次满怀敬意的书写。陶溪川大剧院所有演员都投入了这次创作,不仅演员们得到了锻炼,剧院接待高水准演出的能力也进一步提升。
       奋斗不止,故事不“熄”。舞台上的江西故事,有和平年代中的敬业与付出,有岁月静好中的关爱与奉献,有攻坚克难中的拼搏与奋斗,有继往开来中的传承与创新。而新时代的江西,处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处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这些好风景好故事,亦会是未来舞台上的精彩。


 
来源:江西新闻客户端
编辑:吴江静 程艳
责编:欧阳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