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江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 星火杂志
星火杂志
宁都驿急递|有公号,有办公室!有审稿团!!宁都驿上牌运行啦!!!
发布时间:2019-01-10 17:29:31

微信截图_20190115171250.png

《星火》主编一行来给宁都驿挂牌啦!

《星火》宁都驿驿长 李能玲

  “宁都驿有发布驿员作品的微信公众号,有正式办公地点,有由本土前辈作家组成的审稿团,起点很高,操作很规范,气氛很文艺,这是我们决定来宁都驿参加挂牌仪式的主要原因。”在1月8日的《星火》宁都驿成立仪式上,滕王阁文学院院长、《星火》主编范晓波这样说。

  宁都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李少刚,县政协副主席谢帆云等参加挂牌仪式。李少刚部长对《星火》在宁都设立读者驿站表示感谢,他希望宁都文学界把握契机,充分使用好驿站的平台,采取传帮带的方法,不断发掘新人,推出新作,把宁都“文乡诗国”的传统发扬光大。

《星火》副主编郭向东向驿站赠送书法家题写的驿名,《星火》办公室主任曾娟给驿站的《星火》订户现场发放了刚出厂的2019年《星火》新刊。

挂牌授旗后,《星火》主编范晓波与数十位宁都县作者座谈,以授课的方式解答了大家有关文学创作和投稿的诸多问题。

1月8号下午,在翠微峰金精洞的竹林中,宁都驿召开首次评刊会。《星火》诗歌编辑周簌和驿员们围坐一起,重点评析了2019年第1期《星火》刊发的诗歌作品。

 

 
 
 

一山翠竹,一袭烟雨,一圈良友,一本《星火》

《星火》宁都驿驿员   叶芸

 

在如此寒冷阴湿的天气里,还有谁,会登上翠微峰,在山林里忘却来时的路?还有谁,会洗净一身的俗尘和喧嚣,去谛听生命的真实?还有谁,会在竹林里读书,让竹影映诗瘦,微雨入梦香?

或许,只有我们了。因为一路行来,几乎没有遇见什么人。 上午的“《星火》文学杂志社·宁都驿站”授旗挂牌仪式过后,细雨便飘了下来。但是不管天公如何不作美,也无法阻挡我们执着坚定的脚步。

范主编只要出门就会背上一个旅行背包,清瘦的身材,略微严肃的面庞上总是若有所思的神情。我在他身上看不出时光对文艺青年碾压的痕迹。在我的印象中,岁月可以彻底地改变一个文艺男青年,踏入社会或成家之后,他们会因各种诱惑或压力远离文学,曾经引以为傲的东西,十几年之后也许会羞于启齿,那些曾经怀着热情和梦想写下的文字,会被他们烧掉或尘封在箱底。但范老师(称他为老师更亲切一点)从学生时代至今,一直不舍文学,并以此为生。半年来,在他的带领下,《星火》杂志社在全省各个县市成立了50多个文学驿站,向着“星火燎原”的目标前行。而今天,一颗火种,洒落宁都。

上午座谈会时,有个读者问,在现在这个飞速变化的时代,如何坚持文学创作?有什么好的方法吗?范老师的回答是:如果你对文学是真爱,那就根本无所谓坚持不坚持,因为,阅读和写作是已融入你骨肉血液中的生理习惯,就像每天刷牙一样。你需要别人逼你坚持刷牙吗?!

是啊,对于真正热爱文学的人来说,阅读和写作就是一种生活方式而已,无需刻意的坚持或外界的逼迫,它是从一个人内心里散发出来的气息和渴望。

“我们一直在寻找无限的少数人。”这是《星火》杂志视频形象片中的一句话。它瞬间就打动了我。我想我就是这群少数人中的一员,深深地爱着文学,爱着以文学为基础的一切艺术形式。古人云:同声则相应,同气自相求。我相信世上所有相似的灵魂终会相遇,一如今天,和《星火》杂志社编辑们及宁都本地的文友们一起参加读书会,便是这个新年里最好的遇见。

微信截图_20190115170653.png

远远望去,烟雨迷蒙中的翠微峰仿佛是披着面纱的神秘女子,隐匿在天空充满柔情的怀抱里。我们从翠微峰正大门拾级而上,一点一点地触摸她最真实的容颜。从陡峭奇绝的一线天,到带着烽火狼烟气息的古堡,从鬼斧神工的神龟探水,到底蕴丰厚的翠微峰碑廊,其实,翠微峰里隐藏了太多的故事,或悲或喜,或苦或甜。那些情节,躲在岩石,躲在草尖,躲在叶脉。我们这样一路寻觅。只是,因为时间关系,我们不能去爬主峰。为了寻找一个天然的,适合一群人聚集读书的场所,我们折道,去了金精洞。

踏进金精洞的一瞬间,感觉有一卷细长的风,从三千年蒹葭的传说中传来,穿过山峰恬静的边缘,经过春秋战国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穿过峰顶的草叶,经过秦时的明月汉时的雄关;穿过岩石的罅隙,经过西晋竹林七贤的隐逸;穿过垂悬的雨帘,经过唐的繁华与宋的儒雅;穿过石碑上的画像,经过元的四海归一以及明清的肃穆庄严……我们的思绪仿佛随着这卷风穿越了中华几千年的历史,然后,在某一瞬间,目光落在远处的一丛翠竹里,看见它遗落在时光深处。

翠竹中间有个桌面式的小平台,可容纳三十余人围坐。就这里了吧!

站在山头的虎化石上抬头望去,四周的竹子像一把把细长的剑朝天空刺去,只露出一小块圆形的天空。寒风中的竹子依然绿意葱葱,袅袅婷婷,也难怪古时很多文人墨客对翠竹情有独钟。若竹林边有溪,就能看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美好;若竹林中有琴,就能听到“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的悠扬;若天气晴朗,就能感受“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的意趣。

 今日,这些都没有。我们有的,是一袭烟雨,一圈良友,一本《星火》。

大家围成弧形坐在一起。宁都县作协主席温谈升开玩笑地说,古时有竹林七贤,我们今天是“竹林十八贤”。大家都笑了起来。不时有细雨飘落,缕缕雨丝轻轻掠过竹叶,掠过我们的额际,留下浅浅的吻痕。风摇翠竹,每一片竹叶里都栖息着一个雀跃的灵魂,每一滴雨珠,都映射出大家的笑靥。我闭上眼,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感觉这里的一切,都在重新开始。

“坐或幽林赏,端居无俗情。”都说生活需要仪式感,而我觉得文学阅读偶尔也需要一点仪式感。你看,一山翠竹,一袭烟雨,一圈良友,一本《星火》,这些组合在一起,便连成了一串诗意的浪漫。在这样的诗意中,在翠竹的包围中,觉得人也淡如竹,宠辱皆忘。

评刊会的主题是赏读2019年第1期《星火》杂志上的作品。

罗荣老师深情回忆了他和《星火》数十年的情缘,对《星火》在各地设立读者驿站,加强对基层作者、读者的引导的做法感到很振奋。

周簌老师谈起了她对诗歌的看法。她觉得诗歌最重要的是真诚,要能打动自己和他人,其次是想象力,然后是语言的张力。她也耐心地回答了谢帆云、温馨老师等人的问题。她的外表和气韵都符合我对“才女”一词的想象。我最佩服她的一点就是,不写诗时,她是入世的医者商人,会开车四处奔波做个大女主;而写诗时,又变成了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女子,颔首低眉,掩卷沉思。

 风吹动《星火》杂志,我很随性的阅读,风吹哪页读哪页。

 

“弃车东山底,逶迤而行/风从谷底抄上来/溪水潺潺流着/波尔多山羊扯着它的草/蝴蝶采着它的花/还有一支野百合/开得正艳/春天来这里赏花的/早都离开了/草地上还有不少脚印/仿佛某些深陷其中的人。”——李栋《南山行》

 

春天来这里赏花的人,在今天这个严寒的日子都没有再来,而我们这些深陷其中的人,依然在这留下了脚印。

 

“狐尾藻绿着,密密层层的/暮色低垂,但孤独仍在/灯火稀疏,鸟雀在天空低飞/但孤独仍在……鸡冠刺桐滴着水/鲜血似的花瓣在路灯下/轻颤了一下……”——林琅《暮色》

 

我们时常会莫名其妙地产生孤独感。这份感觉很难描摹。但此刻读这首诗时,却觉得自己不是孤独的。在这样的季节里,还有一群志趣相投的人,怀抱《星火》取暖。

露天评刊会的间隙,《星火》副主编郭向东、办公室主任曾娟在一旁为我们拍照。郭主编内敛睿智,一路上话不多,微微一笑时给人朴实温厚的感觉。曾娟主任亲切沉稳,我偶一抬头时,看见她放下照相机,斜倚在一棵竹子旁,脸上一抹灿烂的笑容,给寒风中的我捎来一丝贴心的温暖。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天色在我们的谈话声中渐渐黯淡,它慢慢转身,合起了眼睑。我们也慢慢起身,走下山头,走出金精洞。远处的山峰上还挂着雨雾。

在如此寒冷阴湿的天气里,还有谁,会登上翠微峰,在山林里忘却来时的路?还有谁,会洗净一身的俗尘和喧嚣,去谛听生命的真实?还有谁,会在竹林里读书,让竹影映诗瘦,微雨入梦香?

或许也只有我们了。但是我又很希望,能有更多的少数人。

 

图片由 赖青云 拍摄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