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您现在的位置:江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作协>>活动信息
“新时代现实主义诗歌”主题论坛在井冈山举行
发布日期:2018-12-05

4月14日下午,由中国作协《诗刊》社、江西省作协主办的“新时代现实主义诗歌”主题论坛在井冈山举行。此次论坛是2018年江西谷雨诗会系列活动之一。著名诗人、《诗刊》社常务副主编商震,著名诗人、《诗刊》社主编助理刘立云,著名诗人、《诗刊》社事业发展部主任蓝野以及全省各地的五十余位诗人参加了论坛。江西省作协驻会副主席、调研员曾清生主持论坛。

 

 

论坛开始,刘晓彬、龚奎林、唐冰炎、殷红、凌翼、江榕、白海、彭正毅、谢帆云、丁薇、水笔等多位诗人作了交流发言,畅谈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并提出创作过程中的疑惑。随后,《诗刊》社三位老师分别就“新时代现实主义诗歌”这一主题发表了讲话。
 

商震
     新时代是个政治性、社会性的名词,也是个哲学性、文学性的名词。当代诗人、评论家评说当代诗歌是带有时代局限性的,任何急于给今天的诗歌定位的做法,都是对历史的不负责任。经典都是经过少则百年、长则千年的时间淘洗,而我们的新诗历史才一百年左右,今天的作品能否对时代产生影响,现在的预判也是不可信的。我们生活在时代变革的激流之中,任何文学作品都是新时代的产物,诗歌不可能脱离于时代而存在。在新时代,要真实呈现中国故事,要如实地判断、表现人与自然环境、生存环境、情感环境的关系,过度的赞颂和诋毁都是反文学的。真正的文学一定是我爱、或我恨,注重真实感情、美学判断及文学思想的加入。现实主义就是我们的生活,每个人的生活里一定有着或大或小、或多或少的惊心动魄,要立足于自己,忠实于自己,表现和自己有关的主题,即是中国故事的一部分,新时代的一部分,也是现实主义的一部分。

刘立云
    近年来,江西的诗歌队伍日趋整齐,并且具有相当的实力,江西应有文化自信、诗歌自信。新时代现实主义诗歌创作过程中,要避免诗歌的碎片化、同质化,诗人要关注时代、剖析时代,认识到时代发生了哲学性、根本性的变化,呈现人与环境、人与自我的冲突,使诗歌建立在真正的现实主义基础之上,从而形成新时代下的诗歌创作主流,把诗歌引向新的高度。

蓝野
     现实主义有着特别广阔的内涵。身处这个大的时代,诗人们要有创作的野心,要有切身的感受去观察和体验现实生活,沉着落笔来表现中国经验、中国故事。期待江西诗人在新的时代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刘晓彬
     现实主义诗歌应该表现人民,这不仅是新时代对诗人创作方向的定位,更是现实社会对新时代的文化要求和价值期待。诗人应该及时地介入新时代的现实生活,加强同人民的密切联系,在现实生活中吸取营养来提高诗歌创作的质量。

龚奎林
     新时代现实主义诗歌必须反映新时代精神风貌,营造充满正能量、主旋律的文化氛围,呈现出鲜明的问题意识、话语增殖、本土立场。江西诗人应关注江西社会的发展,歌颂真、善、美,坚持为江西人民抒写、感怀和抒情,体现出诗人的精、气、神。

唐冰炎
     新时期底层群体、民间女性诗人书写的疼痛美学,立足于本真的生活,坚守民间诗人的良知与勇气,真诚地书写苦难与疼痛,建构了一种震撼心灵的诗歌哲学意境,让诗歌保持着《诗经》时期的人性关怀之美。

凌翼
     文学需要贴近时代,诗歌也自然需要与时代同步并行。当前,精准脱贫是新时代现实主义的最好素材。诗人要直面新时代,投身新时代,用诗歌语言表现新时代,这也许就是新时代诗人的责任和担当。

江榕
     现实主义写作,是写作者在长期的阅读、思考和实践中获得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或者说,是一种担当意识,一种通过文学影响现实,从而使自身和作品价值得以实现的期冀。当下相当一部分的现实主义诗歌写作存在三个误区:一是手法简单地还原现实;二是视线偏执地关注苦难;三是视野为现实所局限。诗歌写作应从诸多个体元素中捕获共性,探寻群体命运的走向。

水笔
     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三点思考:一是不被时代性裹挟,人云亦云,独立写作很重要; 二是不被现实绑架,想象力不能自我扼杀;三是不被语言纠缠,语言只是表象,技艺低于思想。

 

      与会诗人们认为,现实主义诗歌要表现生活、贴近心灵,正确处理好和时代、和人民的关系。身处于新时代的诗人要有广阔的视野,更要有内心的坚守,这样才能写出见证伟大时代、具有时代品格的诗歌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