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江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 文艺评论
文艺评论
改革开放的时代赞歌 ——刘上洋《老表之歌》读后
发布时间:2019-02-14 09:29:44
 

改革开放的时代赞歌

——刘上洋《老表之歌》读后

陈建功

       刘上洋在2010年写的《江西老表》以严峻的地域文化反思,引起了全国读者特别是文化界的广泛关注,也令我感到震撼。作为江西省委宣传部部长的刘上洋,站在更广阔的文化视野,对所在地域的文化特色与局限,做了一次深刻的剖析与展示,可称为提升我们改革开放意识的扛鼎之作。这次,他又创作了洋洋60余万字的《老表之歌》,以长篇叙事文学的方式,以形形色色、曲折起伏的老表故事,叙说江西老表们在改革开放的时代风云中,如何走出封闭,开创人生的情感历程、性格历程和对时代的认知历程,这是对“老表文化”的发展、突破与完善,呈现了江西老表在改革开放的岁月里新的崛起风貌,是反映江西改革开放的时代之歌、青春之歌,这一作品在人性的拷问与开掘方面,也有一定的深度。

 

       其一,这是讴歌改革开放的时代之歌。长篇小说《老表之歌》的背景,是从1976年初春至第二轮改革热潮再次展开后这一阶段,反映了20年间围坊村、前山县、南江市乃至江西省、珠三角直至席卷整个中国的时代风云。作为这一历史阶段的亲历者,其中涉及的几乎所有事件,我也曾亲历或者耳闻,比如1976年文化大革命末期那种压抑的、荒唐的、茫然的时代氛围,此后的毛主席逝世以及政治上的突变,恢复高考制度给青年命运抉择的机遇,一直到后来的“大包干”的实行、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承包乡镇企业、创办民营企业、引进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园区、开展国有企业改革等,小说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和江兆南等人拼搏奋斗的曲折历程,生动地反映了这些重大社会变革,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全景式改革开放的画卷。同时,小说对改革中出现的一些争议和问题也没有回避。如把市场贩运看成“投机倒把”,把包产到户看成是“走回头路”,把承包企业看成是“搞资本主义”,以及把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当作“唐僧肉”,对这些企业乱罚款、乱收费、收“过头税”,还有生产假酒、制售黄色淫秽音像带、走私贩私、索贿受贿等,对这些问题,小说有着鲜明的取向,既给予了鞭挞,又有着深刻的反思。我作为过来人,回望那些历史事件,历历如昨,感慨良多。当然,作者也因其从政阅历,思想水平和思考深度,呈现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基本路线的理解乃至对许多问题的政策掌控,都是全面的深刻的,我不仅读得有滋有味,而且读得浮想联翩,深感教益。边读边想,这是由于作家曾担任过地市领导,也担任过省委宣传部门领导,故而既接通了民心向背的“地气”,又具把握全局的高度。当然,作家为了创作而下的案头功夫,更是显而易见的。作为一个改革开放时代的追随者,阅读的过程,也是我本人被唤醒、被教育的过程。可以说,在纪念改革开放40年的时候,作家为我们奉献了一部充满情感回望和思想启迪的佳作。

 

       我特别要指出的是,刘上洋写时代,不是简单地讴歌,而是写出了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渴望以及不懈的追求,正是这种渴望和追求,构成了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呼唤,而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也正是把为人民谋幸福的思想路线不断清晰和完善的过程。应该说,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在本书中得到充分的展现。

 

       其二,我之所以说这一作品是改革开放时代的“青春之歌”,因为它对时代的摹写,不是空泛的、概念的,它通过绵密的人物关系、人生遭遇和心路历程的设计,塑造了江兆南肖海君江凤梅林一凡肖丽萌等等青春形象,再现了他们随着时代际遇而浮沉的身影。其中尤以江兆南的形象最为突出,他是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成长的新人形象,使我想起了《创业史》里面的梁生宝。而且我看到,和“梁生宝买稻种”一样,作品中也有不少可圈可点的情节。如江兆南二闯广交会,三遇高雅红等等,可以说把一个时代的开拓者形象写得可亲可爱。除了江兆南之外,其他几位也都各有心路历程,无论是人生道路的选择还是爱情线索的开阖归宿,都各具特色。

 

       第三,这部作品里面的大多数人物,既具有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又有合乎人性逻辑的性格历程,还有人物个性的展现。在人物塑造和艺术处理上,它既不把人性空泛化,也正视人性普遍存在的弱点和扭曲的可能,因此,作品里面的主要人物除了具有理想主义的感召力之外,也大多具有可亲可信的感染力。

 

       作为一个读者,我从作品篇章结构和作家的《后记》中可以看出,这部作品对当下电视剧的创作手法有一些借鉴,取舍中也考虑到当下读者的阅读需要。但有些地方在展开情节或设计人物关系时,缺乏一种“出人意料又在人的意料之中”的效果。比如小说中写到梁书记早年有一个儿子,和江兆南一般大,同年同月。读者看到那儿,已经知道他就是梁书记的儿子无疑。作者想给读者造成悬念但事实上却没有悬念,这不能不说是本部小说创作上的一个缺憾。

 

       (作者系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