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省文联在萍乡举行了江西省主题美术创作暨朱照林主题雕塑作品观摩研讨会,与会专家就江西省主题美术创作和朱照林主题雕塑创作等进行了充分研讨。今天,“江西文艺”转发“萍乡文艺”发布的《从泥土中绽放生命之花》,让广大微友更多地了解我们身边潜心创作、默默奉献的艺术家。
主题创作 弘扬正能量
朱照林的家乡安源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江南煤城,毛泽东青年时曾多次到安源考察并组织领导工人运动,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传奇故事。年少时的朱照林对毛泽东青年时代那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浪漫主义情怀尤为钦佩,12岁那年就用木炭条描绘了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巨幅画像,展示出一个不平凡少年的艺术天赋。
青少年时期萌发的“毛泽东情结”伴随着朱照林的整个艺术生涯,创作毛泽东系列雕塑作品成为他心中的梦想,塑造毛泽东各个时期的光辉形象成为他艺术生涯里的主要选题。1962年,朱照林从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毕业时,毕业作品就是《青年毛泽东》,受到雕塑界的关注,先后在《人民日报》和《中国青年》杂志发表。他也因此成为第一个成功塑造青年毛泽东的雕塑家。也就是从这件雕塑开始,在此后的50多年里,朱照林一直在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塑造心中的领袖形象,至今已完成毛泽东系列雕塑近百件。
除毛泽东系列雕塑之外,朱照林还创作了《刘少奇同志在安源》《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铭烈士像》《赵醒农》《南昌起义——打响第一枪》《世纪老人——邓小平》《凯丰像》等大量红色题材雕塑作品。这些有着强烈爱国主义情怀的作品,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唤起当代青年建设者的理想,鼓舞他们像先辈一样,勇于担当,肩负起民族振兴、民族复兴、民族崛起的重任。
艺术作品 精益求精
朱照林对待雕塑创作的态度向来是极端认真的,他的工作信条是:条件可以将就,但质量决不能将就。
1984年他创作《刘少奇同志在安源》时,收集资料、完成构思就花了好几个月的时间,几易其稿,直到自己满意才开始做泥稿。作品参加了第六届全国美展,获得一致好评,全国多家报刊发表转载。为此,刘少奇同志的夫人王光美还特意写信给他,并赠送一套《刘少奇选集》以示感谢。
1994年创作《安源三伟人》雕塑时,为了忠于历史事实,朱照林千方百计四处查阅资料。由于李立三的图片相当罕见,他只好到图书馆、史志办等单位查找。他设计的雕塑小样达10余件,前后花了近一年时间,每件小样都是精心设计,都经过无数次修改,自己满意了不算,还请美术界的同行来看稿提意见,再根据别人的意见建议修改完成才最后定稿。
在创作《黄海怀》时,由于黄海怀图片资料太少,朱照林就找到他的家人,请他们提供帮助,后来还请黄海怀的兄长来做模特,并请他对雕塑提出宝贵意见。
岁月的更迭,对于一心专注雕塑艺术的朱照林来说,都转化为创作的养分,潘鹤先生评价朱照林时这么说:“在他的作品里,看不到半点忧伤与消沉,只有奋力拼搏的力与美、刚与柔的组合……”
深入生活 深入基层
从上个世纪70年代回到家乡,朱照林在文化馆主要从事宣传工作,举办美术学习班,辅导县乡的美术爱好者。当时,县区有不少业余作者,朱照林和其他几位老师一起长期举办美术创作学习班,辅导他们学习创作版画、农民画。1987年,湘东区、芦溪区选送120幅农民画作品,进入首都的艺术殿堂展出,引起强烈反响、赞声不迭,被称为中国民间绘画的新星。同年,首届中国艺术节举办现代民间绘画展览,展出萍乡农民画20幅,占全部展品的十分之一,再次广受好评,名声大振。此后,萍乡农民画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中国美术报》等数十家报刊刊登,湘东区和芦溪区被评为农民画之乡。当年的那批农民画作者至今仍活跃在萍乡美术界。
调到市文联工作后,朱照林依然坚持带领美协会员深入学校、厂矿、企业、农村体验生活、写生,组织作者们积极创作作品,参加省内外各种展览,邀请外地著名的艺术家到萍乡交流、讲座,举办全市美术作品展览。这些工作占用了朱照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他还是挤出时间创作了《巨大的动力》《对歌》《晨曲》、《青春的旋律》《工人》《酣战小憩》《钻》《煤流滚滚》等反映基层人民群众艰苦奋斗、开拓进取、乐观向上、自强不息的正能量艺术作品。文联是一个清苦的单位,美协更是没有任何经费来源,朱照林常常是用自己的钱搞活动、办展览。所以,虽然朱照林已经退休多年,但在萍乡文艺界提起他,大家都说:这才是共产党的干部,这才是德艺双馨的艺术家。
朱照林简介
朱照林,1937年生,江西萍乡人,1962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师承著名雕塑家潘鹤教授。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雕塑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是首批获得国家颁发的城市雕塑创作设计资格证书的雕塑家,其传略被编入《中国文艺家传集》《中国美术年鉴》等,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从艺50余年,朱照林创作了雕塑、中国画、油画、版画、漆画、水彩画等美术作品400多件,代表作品有:版画《巨大的动力》,漆画《巧夺天工》,雕塑《玉女披衣》《力与美》《刘少奇同志在安源》《长空天使》《世纪接力》《黄海怀》《一代天骄——毛泽东系列雕塑》等。2012年中国(江西)红博会期间,朱照林与原广州美院院长梁明诚教授共同创作了《毛主席去安源》铜像,举办了“一代天骄——毛泽东系列雕塑作品展”。